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其他人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0 题号:1739195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30年,吴明珠出生在武汉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1949年,她进入西南农学院园艺系果蔬专业学习。21岁生日时,她写到:“人生最美好的事情就是你创造出来的一切都能为人民服务。”1954年,她进入中央农村工作部工作,但因她想到最艰苦的基层放飞梦想,几经申请,终于在1955年来到条件艰苦的新疆鄯善县,从事农业科技工作。从1958年起,她和同事走遍了吐鲁番的300多个生产队,最终整理出44个品种,为新疆瓜建立了第一份资源档案。1973年,她提出加速选育进程,去海南开辟“南繁北育”基地。从此,她像候乌一样,秋冬在海南,春夏回新疆,年复一年进行着繁重的育种研究。1984年,她在24组种子里培育出了又甜又脆的西瓜,定名为“早佳8424”,又将种植技术无偿教授给瓜农。8424西瓜凭借优秀的品质和低廉的价格,推动中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西瓜生产国和消费国。1995年,吴明珠带领团队选育的甜瓜、西瓜实现了一年三季种植。在她50多年的研究中,培育出28个经国家审定的优质瓜种,她总挂在嘴边的话是:“我的人生就是想多结几个瓜,把瓜的甘甜献给人民。”

——摘编自杨维格《甜瓜院士吴明珠:择一业,终一生,成一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吴明珠“早佳8424”西瓜新品种育种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吴明珠团队所呈现出的精神品质。
【知识点】 其他人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布鲁诺(1548--1600年),意大利著名思想家。布鲁诺青少年时阅读了很多书籍,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和当时著名哲学家特列佐的著作,从此以后,布鲁诺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布鲁诺长期在欧洲各国游走演说,系统批判被教会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托勒密地心说,坚决传播哥白尼的日心说。在此基础上他还指出:整个宇宙是无限大的,根本就不存在固定的中心,也不存在界限,太阳也只是宇宙中无数恒星中的一颗。他还认为物质是一切自然现象共同的统一基础。布鲁诺长期流亡在外,急切地想把自己的新思想和新学说献给自己的祖国。1592年初,布鲁诺不顾个人安危,回到意大利讲学,结果却落入了教会的圈套,被捕入狱。在宗教裁判所对他动用重刑时,他从容回答:我不应当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主张,没有什么可放弃的,没有根据要放弃什么,也不知道需要放弃什么。”1600年宗教裁判所判处他火刑,52岁的布鲁诺在熊熊烈火中英勇就义。

——摘编自让·昊西《逃亡与异端一布鲁诺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鲁诺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布鲁诺的优秀品质。
2021-07-03更新 | 2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蒋百里(1882—1938),名方震,浙江海宁人。清末秀才、民国时期著名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蒋百里少年学习诗文,能熟背四书五经,被誉为“神童”。
材料一
1898年,戊戌变法,16岁的蒋百里考中秀才,深受维新思想的影响。
1901年,蒋百里东渡日本留学。当选为中国留日学生大会干事,创办大型综合性、知识性杂志《浙江潮》,宣扬民主革命,提倡民族精神。
1905年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科第十三期毕业班以冠军身份毕业。
1912年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1913年,任袁世凯总统府一等参议。
新文化运动期间蒋百里积极参与,著书立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战将。
1916年袁称帝,蒋百里入川辅佐老同学蔡锷讨袁。
1933年赴日考察,认为中日大战不可避免,百里将军是国民政府对日作战计划的主要设计者,1937年出版了军事论著集《国防论》成为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军队的战略指导依据。                                             

——摘自曹聚仁《蒋百里评传》


材料二
人们眼中有两个蒋百里,一个文人的蒋百里,爱结社、写文章、交名流;蒋百里曾醉心研究文学。1920年,他写了一本《欧洲文艺复兴史》。他在“导言”中指出:“文艺复兴,实为人类精神界之春雷。一震之下,万卉齐开。……综合其繁变纷纭之结果,则有二事可以扼其纲;一曰人之发现;二曰世界之发现。”……一个军人的蒋百里,终身梦想是亲手击败整个日本军队。到最后,军人蒋百里战胜了文人蒋百里,虽然,他依靠的只是纸上谈兵。
(1)根据材料一,概括蒋百里一生的主要贡献。
(2)依据材料二,指出蒋百里在人们眼中“角色”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014-05-04更新 | 45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利玛窦于1552年出生于意大利,九岁时进入耶稣会学校学习.十六岁时到罗马学习法律,十九岁时加入耶稣会,继续在耶稣会举办的学校学习哲学和神学.并师从著名数学家丁先生学习天算,二十五岁时参加一个学术中心,二十六岁时乘船前往东方传教,并于1582年8月抵达澳门,从此,他便在中国传教、工作和生活,足迹踏遍中国南北,于1610年死于北京。
       利玛窦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直接的知识,是第一个直接掌握中国语文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对中国的科学技术也表示称赞,对中医也很感兴趣。同时,他第一次正式向中国介绍了大量的宗教和科学技术知识。利玛窦对明末官僚体制的臃肿无能和吏治败坏,也有详细的描写。他说:“大臣们作威作福达到这种地步,以致简直没有一个人可以说自己的财产是安全的,人人整天提·心吊胆,唯恐受到诬告而被剥夺自己所有的一切。”“有时候,被告送给大臣一笔巨款,就可以违反法律和正义而得活命。”……而利玛窦和其他传教士正是通过向皇帝、大臣和大吏们赠送礼品才逐渐取得立足之地的。
                                                                 ——摘编自《<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译者序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利玛窦来中国传教,并且长期在中国停留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利玛窦对中国官场情况的描写。
2016-04-27更新 | 2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