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7 题号:17477378
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汉口的英商、俄商建砖茶厂,雇佣了大量周边农村的农民。洋务运动企业和民营企业也多采取这种方式获得劳动力。甲午战争后,各地开始兴建专门技术学校。清末废科举,新式学校遍及全国各主要城市,城市因此成为思想知识青年汇聚之地。民国初年,许多民营工厂的工人从外省农村招募而来。当民营企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后,便以零星的方式补充所需员工。这些新补充的员工多靠已在城市立足的亲友、同乡的介绍,寻求谋生之处。而企业也特别强调这种介绍的作用,以便管理。

——摘编自王跃生《近代中国人口的地区流动》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迁入城镇的“农转非”,务工经商的“下海潮”和“打工潮”已成为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倾向。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特别大。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能直接获得货币收入。目前城市虽然下岗职工多,但他们对从事清洁、泥瓦、家具营建、装卸搬运等脏、累、差的非技术性职业不屑一顾,这就给农村剩余劳动力腾出了就业空间。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势必引起大规模由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这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也对我国的户籍制度变迁提出了挑战。

——摘编自刘启明《人口迁移的空间过程及其迁移场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前期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农村人口大量迁居城市这一现象进行简要评价。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材料一 辛亥前后,离婚已不属于男子单方面的权利,妇女为争得平等幸福而主动提出离婚者日渐增多。民国十年,山西省2 028件“协议离婚”案中,其中有191件女方为主动提出者,男女双方提出者1 390件。随着各类社会团体的纷纷成立,养济院、善堂、“敬节所”等公益慈善机构的数量也逐渐增多。随着新式工矿企业的发展,新式交通工具火车、汽车、电车及信息传递方式改进,使人们的社会交往范围日益扩大。学堂、结社、团体以及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又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社会活动场所。

——摘编自徐永志《辛亥革命前后的家庭变动》

[探究1]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材料二 辛亥革命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它更是一个伟大的社会运动;并非起始于辛亥这一年,也并非结束于辛亥这一年。其前因与后果都有连续性与复杂性。放开历史的视距,辛亥革命历史遗产的正、负面影响才有可能讲透。“共和国观念”在部分精英群体中确实“深入人心”,“共和”一语不仅仅是观念,它还有一整套政治架构,包括制度、机制及至礼仪、服饰等。

——摘编自章开源《辛亥革命百年反思》

[探究2]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多角度论述辛亥革命是“一个伟大的社会运动”。
2022-09-21更新 | 19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大力开办和经营实业,中国女性也积极开办缫丝、纺织、茶叶等工艺厂、缝纫社等实业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在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推动下,“职教救国”成为一种强大的社会思潮,推动了国民教育的发展。觉醒的国人将女性的经济独立与国家的民族复兴联系在一起,大力提倡开展女子教育,打破女子向来不事生产的观念,改变向来女子依赖男子的生活,实现男女平权。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近代中国女子职业教育发轫和发展。

——摘编自邹海英、陆春晖《江苏省近代女子职业教育发展解析》

材料二   晚清民国时期江苏一些女子职业教育机构,吸收国内外各种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不断地调整、改进、完善教学内容,以促使江苏女性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以全面发展。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整个地渗透着要求女子职业教育要具备紧密联系中国经济和生产发展,紧密联系人们生计和生活的功能。上海女子中西医学院旁边开办了一所附属女病医院,作为实习医院,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南通女工传习所不仅学习日常文化理论课,还将日常实习的优秀产品投入生产,并设立织绣局主要负责出售工作,分公司遍及海内外,如芝加哥、纽约等地均设有分公司。

——摘编自王金进《晚清和民国江苏女子职业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女子职业教育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江苏女子职业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2024-03-01更新 | 14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19123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其内容如下

第一章总纲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三条: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统治权。

第二章人民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六条:人民得享有……自由权:一、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二、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三、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四、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摘编自冯学荣《亲历北洋:从共和到内战(1912—1928)》

材料二   民国初年,围绕政权问题,各种党派势力进行了激烈的角逐,其不会受到制度上的有效监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使得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小,经济基础薄弱,而且其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弱点使其在政治斗争中意志不坚定,缺少彻底的革命精神。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立宪派都存在着这样的弱点。立宪派是上层资产阶级的代表,他们在反对专制统治上,同资产阶级革命派差不多,二者都希望建立议会制,以发展资本主义。不同的是,立宪派想通过改良的方法来实现君主立宪制。民初政党从表面上看,分为同盟会派和非同盟会派,但实际上党派交织。同盟会作为革命政党的代表,在改组国民党之后,也变成了一个鱼龙混杂的政党,可谓“青年之士,跋扈之武人,市侩之商贩,皆掺杂于其中"。党社成员来自社会底层的很少,这种情况反映在国会选举中,自然群众对选举活动也漠不关心,以上海这座资产阶级党社最集中、民主气氛最浓厚的城市为例,参加投票的民众只占全市选民总数的1/4

——摘编自朱旭红《民初政党政治的失败及其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原则,并简析其进步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特点,并说明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失败的原因。
2023-10-03更新 | 8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