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 “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16 题号:1757227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针对美国的种族隔离制度,美国的黑人积极提出法律诉讼以捍卫权利。1948年,法院裁定"应允许黑人进入各州立大学";不久,栽定"为黑人学生单独开办的黑人班不平等";在1954年,法院裁定"教育上的种族隔离违反了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针对美国长期以来对黑人选举权的阻碍,1962年,沃尔瑟阿的黑人要求开办一所黑人选民登记学校,这遭到了当地选举机构与警局的恶意阻止。两名静坐抗议的黑人青年遭到了警察的逮捕,而这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静坐抗议。

——摘编自李楠《布朗案判决与美国黑人受教育权的演变》

材料二   


说明:1955年,黑人民权运动行动主义者帕克斯乘坐公共汽车时,拒绝给白人让座,被背察建捕,当地5万多名黑人开展了长达一年多的"罢乘公共汽车"运动


说明:1963年,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向25万黑人和白人发表了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材料三   美国国会于1964年通过了公民权利法案。禁止在公共场所实行任何形式的隔离与歧视。禁止私营雇主和任何雇佣单位、团体区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民族和性别的缘故歧视申请就业者。其中"性别"两字是众议院对民权法激烈辩论两周之后,民主党议员霍华德史密斯提出一项修正案时加进去的。《民权法》通过后,约翰逊总统任命五人组成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来监督《民权法》的实施情况。1965年通过的选举法则规定:在任何联邦、州或地方选举中任何公民的选举权都不得由于未能符合州内的测试或其他要求而被否认。

——摘编自【美了乔安妮格兰特《美国黑人斗争史》


(1)根据材料一与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黑人民权运动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黑人民权运动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古往今来,“治民”与“济民”都是中西方国家社会治理的手段,也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乡约起源于宋代,在明代得到广泛推广。明代名臣大儒王阳明、吕坤等人都对乡约的制度或实践有很大的贡献。王阳明以封疆大吏的身份在辖区内直接推行《南赣乡约》,以明太祖的《太祖六谕》为蓝本,使乡约逐渐成为封建国家意识形态社会化的有效途径。到清代,顺治皇帝首倡乡约,将《六谕卧碑文》加入乡约宣讲中。雍正皇帝更是亲自制定了《圣谕广训》,作为乡约宣讲的正式文本,通过乡约巩固国家在基层社会的权威,强化在基层社会的控制。

——摘编自赵岩等《(南赣乡约〉与传统中国基层治理体系的重建》

材料二中世纪英国济贫事业的中坚力量是宗教慈善救济。出于教义熏染和人道关怀,宗教慈善救济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国家和政府的济贫责任。1601年,在汲取以往济贫经验的基础上,英国政府出台了《伊丽莎白济贫法》,这标志着英国进入“旧济贫法”时代……1834年8月,英国政府出台《济贫法修正法案》。1946年《国民保险法》和1948年《国民救助法》相继出台,标志着英国“济贫法”走向历史终结,英国自豪地宣称进入福利国家建设行列,号称对每一位国民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

——摘编自薛俊强、吴大娟《恩格斯对英国“济贫法”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意蕴》

材料三“英美国家在社会治理中的行为”

阶段一战前到1930年大萧条时期二战前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
社区治理主题社区睦邻运动社区救助社区发展社区复兴
国家行为基本没有有限介人积极干预后撤
主要行动主体社区组织美国:国家救济
英国:社会自助
国家+社区发展公司非政府组织+国家
国家行为哲学古典自由主义美国:向凯恩斯主义求助
英国:仍以自由主义为主
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

——摘自吴晓林《社区里的国家:国家行为的转变与社会传统的底色——以英美国家的百年实践为例》


(1)写出北宋儒学士人教化乡里范本的名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宋朝至明清乡约作为国家基层治理手段的发展趋势。
(2)指出材料二中“宗教慈善救济”的思想来源。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你对“英国‘济贫法’走向历史终结”这句话的理解。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任选一个阶段阐述英美国家在社区治理中行为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022-12-19更新 | 14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丹麦是福利社会主义的典型,形成了“高税收、高福利”的模式。它特别强调以国家为中心,拥有强大的干预性政府、强势的官僚机构以及就业人口数量庞大的公共部门。所有公民都有权通过获得实物型和现金型福利,享受基本的社会权利。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他国的廉价劳动力以及国内老龄化加重了丹麦社会福利负担。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丹麦政府从传统的“消极的福利政策”转变为“积极的福利政策”。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丹麦社会性福利开支逐步缩减,并减少由于福利制度漏洞而导致的资金浪费,使享用社会服务的各种条件更加严格。1997年“社会救助法案”规定没有工作就无权接受公共津贴,只能接受地方政府的安排,每个人都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以达到国家、单位和个人三者之间权责平衡。1998年,丹麦政府通过税收改革逐步降低低收入阶层的个人所得税税率,提高中等收入阶层的免税限额和降低公司税。

——摘编自吴玲赵建云《丹麦福利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教训》

(1)据材料一、概括丹麦福利社会主义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积极的福利政策”的表现。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
2024-01-23更新 | 3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人类的希望、儿童的地位与命运,是一个民族地位与命运的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建立初期,有识之士引入了西方的儿童福利理念,并建立了一系列机构,实行对男女灾童的福利救助。同时把儿童的培养方向和城市发展相结合,积极培养商业、技术等城市建设急需的人才,确立了适应时代发展的儿童培养方向。1927年—1937年是上海发展最快的十年,社会转型加快,大量人口聚集,劳动方式也由手工生产向机器大工业转化。城市中激烈竞争和恶劣的生活环境使得人口的生育率下降,儿童的教养成为了当时社会关心的问题。上海市政府着手建立公立医院保障儿童健康,并动员民间力量协办,截止到1936年,上海举办的各类医院已经超过40家。其中公立和私立医院都有涉足妇幼保健领域的,在超过40家医院中,设有儿科和产科的医院超过30家。

——摘编自翟旭丹《近代上海社会福利制度(1927—1937年)》

材料二英国的儿童福利制度建立的早而且比较完备。在16世纪以前,英国社会普遍认为“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佳场所,父母是儿童的最佳照顾者,儿童问题是个人私事,儿童照顾主要是家庭责任和父母的义务”……然而伴随工业革命的到耒,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的失业率增加,城乡差距加大,贫困人口增多等一系列问题,使传统的儿童救助工作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此时,儿童福利工作的重任转交到政府手中。……第一部涉及英国儿童权利保护立法为《大宪章》。而第一部专门针对儿童权益的法律则为1889年颁布的《儿童法案》,此后截止到2011年,英国共通过40余部与儿童相关的法律,构建了全面立体的法律体系。

——摘编自庞媛媛《英国儿童福利制度的历史嬗变及特征》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及英国儿童福利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两国制定儿童福利政策背景的相似之处以及对今天的启示。

2016-11-27更新 | 2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