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辛亥革命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5 题号:1763520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科学救国思潮,是一批深受西方科学影响的爱国知识分子,在中国救亡图存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在对中国近百年来各种救国探索努力反思的基础上,倡导以西方的科学来拯救中国的一种爱国主义进步思潮。科学救国思潮萌芽于鸦片战争时期,兴起于民国初年,其产生及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是伴随着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现实而日渐演进的。在这一进程中,科学救国思潮与近代社会、文化、教育等关系密切,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形成互动的关系。

——摘编自朱华《近代科学救国思潮与民国时期的科学教育》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科学的内在精神成为许多人探讨争论的内容。任鸿隽在《科学精神论》中阐释:“科学精神者何?求真理而已。”“真理的特征”,就是“有多数之事实为之佐证”。因此,“崇实”与“贵确”是科学精神的两个基本因素。胡明复以相类似的观点表达了自己对科学精神的理解:“科学之精神,即科学方法之精神。”……《新潮》杂志也参加了有关“科学精神”这一问题的讨论。毛子水撰文认为:“对于一种事实,有一个精确的公平的解析,不盲从他人的说话,不固守自己的意思,择善而从,这就是‘科学的精神’。”陈独秀认为,科学精神就是“别是非,明真伪”,并大声疾呼“不但应该提倡自然科学,并且研究,说明一切学问都应严守科学方法”。

——摘编自王业兴《辛亥革命后“科学救国”思潮的社会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科学救国思潮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20世纪早期国人对“科学救国”的论争。(要求:提出看法,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许多没有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为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专制政体是多麽不易的一件事。

——--摘编自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二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摘编自《河南程氏遗书》


(1)根据材料一,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革命斗争?
(2)根据材料二,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2020-02-02更新 | 3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帝逊位诏书》

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睽隔,彼此相持,商辍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欤?钦此。


请回答
根据《清帝逊位诏书》的材料,归纳清廷自称的结束帝制、走向共和的原因包括哪些哪些方面?
2022-03-06更新 | 5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辛亥革命是伴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结构和民众社会心理的嬗变而来的。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一个是民族工商业的兴起,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队伍扩大;一个是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由此,新的政治观念和意识形态相应地产生出来。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史料二   纵观近代中国历史,清朝统治者根本没有……那种不断妥协的精神,历史说明,近代中国的“激进”其实是清政府的极端逼出来的。革命党者,以扑灭现政府为目的者也。而现政府者,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场也。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史料一,用唯物史观来阐释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政府是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厂”。
2022-10-03更新 | 9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