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54 题号:176743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在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中,人们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欲图根本之变革”,必需改变国民性,必须发动一场思想运动,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摘编自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人物为救亡图存进行的探索及共同结果。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人们发动的这场“思想运动”的原因及主要内容。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做出努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金陵机器制造局 摄于1872年)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我在乡间第一次听到陈独秀的名字,也第一次接触到胡适的白话诗。最先是白话代文言而成为雅俗共享的文字媒介,这是胡适首倡而得到陈独秀的有力响应所造成的,即所谓“文学革命”。其次则是陈、胡及其他同辈学人通过《新青年》《新潮》等刊物和北京大的讲堂不断地攻击旧礼教、传播新思想,终于激起了青年学生求新求变的热情。

——摘编自《余英时回忆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片中企业的性质和创办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法律文献体现的理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各阶层探索国家出路的特点。
2022-04-09更新 | 15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源曾经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   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
(2)材料二中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近代哪一派的观点?你怎样理解他们这一观点?
(3)较之材料一、二,材料三的内容又有何进步之处?
(4)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关系?有什么重大影响?
2017-12-24更新 | 37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近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变迁是中国思想文化逐步走向近代化的时代缩影和历史见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2年)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

材料二   京师大学堂筹办于戊戌新政时期,是我国最早的国立大学。其办学方针为“中西并用”,宗旨是“广育人才,讲求时务”。《京师大学堂章程》中规定:“中国圣经垂训以伦常道德为先……所有学堂人等……有明倡异说、干犯国宪及与名教纲常显相违背者,查有实据,轻者斥退,重者究办。”

——摘编自周详《<京师大学堂章程>与清末教育制度的变迁》

材料三   执信中学是1920年孙中山先生亲自创办的一所中学,以纪念在虎门不幸牺牲的杰出民主革命家朱执信先生。在开学典礼上,孙中山先生要求: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完成一庄严璀璨之中华民国。

——摘编自何有贵《25位校董名震南粤》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同文馆的办学目的,并分析当时“招不到学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京师大学堂的办学方针,并分析其办学方针不能落实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自由、民主、均富”源自什么理论?此后,孙中山如何在理论和实践上“改造未来之社会”?
2022-01-19更新 | 10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