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 明清科技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92 题号:17674389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地理大发现后西方殖民者的东来,传教士的足迹也开始进入东方。十六世纪欧洲宗救改革之后,天主教国家致力于复兴罗马教廷势力,努力向海外发展。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认为“到中国来传牧绝不是强大的舰队,声势浩大的军队,或是其他人类的武力所能奏效的……要传扬圣迸,忌得凭书籍矛行”。传教士们利用利玛窦的传教思想,将传教与传播科学知识结合起来,将天主教义与中国儒学思想融合起来。与此同时,他们也将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介绍到西方,在西方社会也引起很大影响。伏尔泰曾以传教士著作中关于中国的描述为素材写成《风俗论》,莱布尼茨写成《中国近事》等书。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概括明朝后期“西学东渐”的原因。
(2)简析明朝后期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
【知识点】 明清科技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徐光启(1562年—1633年),毕生致力于科学技术的研究,勤奋著述,《农政全书》是其代表作。《农政全书》共60卷,分为12目:农本(经史典故、诸家杂论、国朝重农考);田制(井田考和王祯《农书》中各种田制图);农事(营治、开垦、授时、占候,以屯垦为中心);水利(水利工程、农田水利、《秦西水法》);农器;树艺(名物、蔬菜、果树);蚕桑;蚕桑广(木棉、苎麻);种植(经济作物);牧养;制造(食品、房屋);荒政(备荒、附《救荒本草》和《野菜谱》)。前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王祯的《农书》等农业著作,重点在生产技术和知识,可以说是纯技术性的农书,而《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

——摘编自麦群忠等《中国古代科技要籍简介》

材料二弗朗索瓦·魁奈(1694年—1774年),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者、重农学派创始人。由于路易十四连年征战和大肆挥霍,加上对异教徒的迫害,重商主义给法国社会经济尤其是农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魁奈的纯产品学说将农业视为财富的唯一来源,主张推广“大农经营”即资本主义农业经营方式,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促使法国重新走上繁荣富强之路。魁奈的自然秩序思想,在继承西方传统自然法的同时又从流布欧洲的中国古代思想中吸收营养,其在《中国的专制制度》一文中极力推崇中国式的开明君主专制。魁奈的学术和政治活动同当时的启蒙思想家狄德罗等人密切相关,他为《百科全书》撰写《农场主论》、《谷物论》、《人口论》和《赋税论》等论文。

——摘编自晏智杰《重读魁奈经济著作有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政全书》与传统农业著作相比的新发展并简析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魁奈重农思想与徐光启农本思想的异同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农业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2023-05-14更新 | 28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鞅由魏入秦后向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商汤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下图是868年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卷子前边有一幅题为《祗树给孤独园》的图画,内容是释迦牟尼佛在祗园精舍向长老菩提说法的故事。经卷首位完整图文浑朴凝重,刻画精美,印刷清晰。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第一次到敦煌即将其掠去,该卷子现存英国伦敦大英图书馆。

《金刚经》卷子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明清时期,不仅私人编纂的几部科技著作在各自领域具有总结性,朝廷为标榜“文治”,也一再组织学者编纂总结性的大型典籍。明成祖时,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清乾隆后期,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

——《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商鞅为代表的法家思想主张,简要分析其兴起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金刚经》的史料价值。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2024-02-04更新 | 2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范钦,明代著名藏书家。为官多年,每至一地,广搜图书。归里后,在宁波建造藏书楼,取《周易》“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意,意在防火,名“天一阁”。其藏书以明代刻本为主,尤其是地方志、政书、实录、诗文集居多。此外,《军令》《营规》《国子监监规》等官书,属当时的“内部资料”,一般藏书家即便有意收藏,也绝非轻易可得。他还喜欢收集古代典籍,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这些古籍都是研究古代尤其是明朝历史及各地气象水文地质矿产等宝贵资料。为保护藏书,范钦临终前订立了严格的族规,世代子孙严格遵循“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遗教,从而有效防止了藏书的散失。

清乾隆年间下诏修撰《四库全书》,范钦后代进献所藏之书638种,乾隆见范家藏书数百年不毁,于是敕命测绘天一阁的房屋、书橱样式,兴造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收藏《四库全书》,天一阁由此闻名全国。

——摘编自百度百科等


(1)根据材料,概括范钦藏书楼的特点。
(2)根据材料,简析范钦建造天一阁的历史价值。
2021-05-18更新 | 1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