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6 题号:17759523
[体育事业与成就]

材料一   中国对体育体制的探索始于20世纪30年代,适逢战乱动荡年代,兵操是.体育的主要内容,随着西方运动项目的陆续传入,国内学者如宋君复、江良规等人分别于1933 年和1945年在《体育原理》中重点介绍了德国、日本、美国、英国、瑞典等国的体育体制,尤其对美国以健身与健康为主题的体育体制大为赞赏,由此设计了一个政府与社会共同管理的体育模式,此后,国民政府将体育社会化钠入工作议程,然而,受限于时代因素,收效甚微,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刘燕舞《中国体育体制研究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材料二   旧中国体育事业几乎一片空白,1953年8月21日,中央批准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央体育运动委员会党组,由贺龙担任第一届国家体委主任。建国之初,贺龙把发展群众性体育运动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仿照苏联的“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实行中国式的“劳卫制”,以体操为主要抓手,使群众性体育运动普及化、经常化.“劳卫制”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锻炼热情,人民体质得到了提高,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1958 年和1965 年9月,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运动会顺利召开,标志着中国体育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期。

——郑朝沙刘亚《论新中国体育的开创和成就--贺龙与中国体育》


(1)根据材料- -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民国与新中国成立初期体育事业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体育事业发展的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提高市场竞争力,英国1623年制定的《垄断法》中规定:“专利权授予最早的发明者;发明必须是新产品;专利权人有权在国内独占制造和使用发明的物品和方法;专利权16年;专利权人不能抬高物价以损害国家利益、破坏贸易。”该法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正式完整的专利法。在英国影响下,欧美其他国家也相继颁布了专利法,有22个国家先后建立了专利制度。1883年,为解决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问题,欧美国家相互合作,协商达成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成立保护工业产权(包括专利权)的国际专利局。由此开创了国际保护知识产权的先河。

——摘编自熊英《知识产权法原理与实践》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立法理论和法律制度传入我国。1859年,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指出,凡是“益民”类的发明都应受到鼓励并给以保护,仿制者将受到法律制裁,这是我国最早的专利立法思想。1881年,郑观应向朝廷上书,要求给予上海织布局的机器织布工艺以10年专利,得到光绪帝的赐予,这是我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件专利。1898年,光绪帝颁布的《振兴工艺给奖章程》中规定:“发明、制造船械枪炮等超出原有产品者,或用新法兴办大工程者,皆准许集资设立公司,享专利50年。”这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第一部保护知识产权的法规。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奖励工艺品暂行章程》。1944年,国民政府颁布并施行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专利法。

——摘编自任建新《回顾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美专利制度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美专利制度发展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专利制度实践中应当采取的措施。
2020-03-02更新 | 11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边防、海防建设历史悠久。

材料一   张骞通西域后,设校尉管理屯田,“有副校尉,秩比两千石,丞一人,司马、侯、千人各二人”。唐朝统一西域后,唐政府在西域驻扎重兵,任命各级官吏,推行内地的均田制、租庸调制及府兵制,并在天山南麓大兴屯田,使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推广至西域。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加强对西域管理的主要措施,并说明这些措施产生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国初海防,仅备海盗而已。自道光中海禁大开,形势一变,海防亦重”。丁日昌也认为:“欲筹海防,宜以全力专顾台湾,底台防无事而沿海可期安枕。”清末甲午战败割台时,光绪帝甚至哀叹“台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

——摘编自刘耀《晚清台湾海防建设研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海防亦重”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材料三   1941年国民党五届八中全会通过了《边疆施政纲要》,提出了边疆治理和边疆开发的方略。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国民党政府在边疆治理上都不注重族际治理,而是采取区域治理的方式,从而逐步构建起一个区域主义取向的边疆治理架构,取代了长期存在的族际主义取向的边疆治理架构。但是,国民党政府在边疆治理方面没有什么大的建树。

——摘编自周平《我国的边疆治理研究》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党政府边疆治理的不足,并分别说明原因。

材料四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借外访机会,分别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构想是中国面对新一轮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快东南亚、中亚、南亚开放而提出的,是中国将自身发展战略与区域合作相对接的重大构想。

——中国日报网2014年9月17日电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加强边防、海防建设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

材料五   中国边疆治理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要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治理边疆的新理论和新战略。党的十九大为我国新时代背景下的边疆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理念和新方式,为我国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边疆地区的安全、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政治遵循。

——摘编自邢广程《新时代中国边疆治理的新思路》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代边疆治理的意义。
2019-05-22更新 | 16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政治制度中对于重大问题决策采取集议、廷议等“协商”形式。秦朝凡是重大事件,如议帝号、封建、封禅等都与大臣商议。汉代承袭此制,如立嗣、立法、人事任免、教育、盐铁专卖、边事、出战、迁都等重大问题都要协商。集议一般由丞相、御史大夫主持,如果议题特别重要皇帝也会参加或主持。参加集议的人数根据议题牵涉面而定,少则几人,多则几百人。汉代设置了针对国家某项重大政策的“专题协商”会,如有关经济民生领域的盐铁专卖会议等。隋唐建立起一套“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尚书施行”的“决策一执行”机制,以宰相为代表的中枢辅政集团“协商”议事成为皇帝最终裁决的前提和基础。在明清两代,一些重大问题决策、重要人事选任、重大案件审理通常都要进行不同方式的协商。

——据齐惠《中国古代政治中的“协商”因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协商”在国家治理方面可资借鉴的经验。

材料二   1925年, 褚辅成在善后会议上正式提出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制草案),主张“罗致各派要人、各省主帅”共23人组成国务院,接受法律限制与人民监督,协商国是。由于段祺瑞临时政府将之视为“捣乱”,这一提案无疾而终。国民党早期提倡国民会议,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响应,而后来国民会议却沦为国民党一党独裁的工具。中国共产党先后创造了“三三制”、多党合作的联合政府、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三大协商民主的实现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成为近代中国发展的必然归宿。

——据张涛《协商民主视域下九三学社先贤政治主张的历史定位——以褚辅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制草案》为中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以来,协商民主在民国政治生活中一再受挫的原因。
(3)新中国成立后,构成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内容的三大制度是什么?
2021-12-30更新 | 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