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7 题号:17830101
维护国家主权是国之大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1月,英国水兵因武汉民众集会庆祝国民政府迁汉和北伐胜利,刺伤中国民众数十人。事件发生后,武汉各团体代表商定对英办法八条,30余万市民举行反英大会,促使政府积极交涉,最终收回汉口与九江英租界。国民政府收回汉潺租界,迈出了中国人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重要一步,对以后中国打破不平等条约的桎梏,争取民族平等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魏宏运《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1949101日,周恩来发出致各国公函,宣布:“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收回汉将英租界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选取某一史实说明新中国外交是如何践行这一方针的。
(3)综上,就如何维护国家主权谈谈你的看法。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结论:
 思考方向历史结论
角度1对国民革命性质的认识? 
角度2对国民革命特点的认识(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是在新三民主义指导下的有更广泛群众基础的、有明确反帝目标的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打倒列强,除军阀”及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体现了北伐战争中爱国主义最显著的特点;
角度3对国民革命目标的认识? 

问题:结合材料及表格提示完成表中历史结论。
2022-08-20更新 | 9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与中华民族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斗争紧密相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情感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于1902年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三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行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四日军侵华暴行,没能摧毁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所以爱国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抗日烽火在各地燃烧。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民族,唤起了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新的民族觉醒。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沈祖炜《抗日战争与中国的民族主义》

(1)结合《南京条约》内容说明材料一中“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目的。

(3)据材料三,分析“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革命取得的主要成果?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分析其对民族主义发展的影响。

2018-10-15更新 | 18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克林德碑》(1918.10)一文中,陈独秀认为,“何等可耻”的义和团事件过去会发生,将来也还会发生。他还分析道,是因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宗教原因才造成了“义和拳大乱”“义和拳就是全社会种种迷信种种邪说的结晶”。同时,他已然开始强调清朝政府对义和团事件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认为“妄自尊大的”“专制的”“旧党”利用义和团。

在《我们对于义和团两个错误的观念》(1924.9)中,陈独秀认为:“义和团,在中国现代史上是一重要事件,其重要不减于辛亥革命。”“义和团诚然不免顽旧迷信而且野蛮;然而……何能独责含有民族反抗意义的义和团!”并指出,是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造就了义和团的顽旧、迷信和野蛮,而义和团是在“鸦片战争以来全中国所受外国军队、外交官、教士之欺压的血腥与怨气”中代表了民族的反抗,“这种反抗也是代表全民族的意识与利益”。

——摘编自王洁《从陈独秀论义和团看政治生态变化对知识分子思想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陈独秀从1918年到1924年对义和团运动看法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陈独秀对义和团运动看法变化的时代背景。
2024-01-27更新 | 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