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3 题号:178692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二程——程颢、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认为人们内心本来就具有一切事物之理,具有封建伦理纲常,要求人们“去人欲”,维护和践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之后,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其地位几近孔子。继宋之后元、明、清三代统治者把发挥孔孟之道的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

——摘编自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

材料二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程朱理学的形成过程并分析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价。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其中江南地区市镇发展迅速,伴随而来的是思想界的活跃局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市镇是商业与手工业中心,是人流与物流的集散地。它不像县城和府城那样带着某种僵化、凝固的惰性;相反,它是富有开放性和进取性的。四里八乡的农民到这里来出售自家生产的商品,天南海北的商贾到这里来收购畅销于国内外的各种商品,并把它们运销到全国各地的市场,它是充满活力的、不断发展的经济中心地,不像乡村那样带着封闭性。

——卜宪群《中国通史》

材料二 在黄宗羲那里,由于皇帝胡作非为而“丧天下”的办法,已开始放弃了程朱理学,而企望通过建立现实制度来得到保障,这可以看做“内圣”之学有了向外的新开拓。明中叶以来,无论朱学或王学,都有走向现实世界的普遍趋势。近乎科学的实证之风开始吹起,商业都市的高度繁荣,各行各业的分化兴起、众多科学论著的出现等,都表明当时社会结构、时代氛围和意识形态开始有了某种重要的变动,这可能是使理学内部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好些人都有“工商皆本”的观念,与自秦汉以来重农抑商的传思想开始有了离异。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1)据材料一,概况明清市镇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繁荣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儒学“新开拓”的主要表现。并说明明清市镇的发展与儒学“新拓展”有何内在联系。
2023-10-02更新 | 8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材料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他年轻时沉迷于朱熹“格物致知”的理论,格竹而未得至理,便从此抛弃了格物之法。后王阳明在绍兴筑书舍,与佛、道人士讲论禅机、道法之事,研读佛老之书。作为明朝官员的他认为,致良知必须实地用功,为学不能与为政任事分离,经世求治成为其立心、立功的基本生活目标。在贵阳书院,他开始向诸生宣讲“知行合一”。王阳明的“心学”在当时产生极大的影响,其弟子王良将“致良知”具体化为百姓日用之道,一生倾心平民教育,由此开创了中国思想史上有名的泰州学派。

﹣﹣﹣﹣摘编自荣真《文史中国•大明流煌》


(1)根据材料,概括王阳明“心学”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王阳明的思想。
2021-08-25更新 | 13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君主的设置,本意是“治天下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同时,“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在具体事务处置时,“宰相一人,参知政事无常员。每日便殿议政,天子南面,宰相、六卿、谏官东西面以次坐。其执事皆用士人。凡章奏进呈,六科给事中主之,给事中以白宰相,宰相以白天子,同议可否。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黄宗羲认为封建社会构建的“一家之法”是“是法之法”,代替“一家之法”的唯一法律是“天下之法”。

——摘编自崔罡《论黄宗羲的“治法”思想——以政府与学校的关系为中心》

材料二   黄宗羲一生都处在战乱四起、改朝换代的明清之际,山河破碎的时代背景造就了黄宗羲命途多舛的个人经历,也给予了他相对自由宽松的创作环境与丰富的历史背景资料,这为黄宗羲思想的产生与成熟提供了动力。

——摘编自许现师《黄宗羲“天下之法”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的思想。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宗羲思想产生的背景。
2023-11-26更新 | 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