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4 题号:17890575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你如何认识中华文化在琉球王国的传播?

中华文化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向外辐射和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以琉球王国为例: 1372年琉球诸国与明朝通过朝贡册封建立宗藩关系,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 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 出于维护统治秩序、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琉球王国以中国儒家思想的德治”“家天下为治国理念,但家文化下的宗族观念在琉球社会已经发生变异,如记录家谱时,琉球久米村不严格区分辈分,记录先人事迹时不避讳敢于直言事实,这与怀着对长辈尊敬之情扬善避恶记录先人的中国不同;……琉球墓葬礼仪虽沿用中国习俗使用龟甲墓,但墓地规模略小,男女墓地相同,并不体现男尊女卑之差异。清明节祭祀祖先完毕后,会将祭祀贡品吃掉,表示与祖先共进食,而在中国因重视孝道鲜有吃祖先祭品的现象。

——改编自刘晓飞《古代中国文化在琉球的传播发展与变异》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历史的角度看,竞考制在法国犹如从天而降,几乎无人阐述其来源。其实,稍加追究,便可以搜寻到法国竞考来源的蛛丝马迹。利玛窦等是最早直接接触中国的西方人。明朝万历年间,利玛窦在澳门发现,这个古老而遥远的东方之国原来就是柏拉图式的“理想国”。“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也就是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他还煞有介事地告诉欧洲老乡,“在中国最终实现这一原则的制度,叫做科举制”。他对中国文化十分痴迷与崇拜,引发了西方的“中国热”。

——摘编自《利玛窦中国札记》

材料二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过,在中国只有经过严格考试的人才能够任职政府官员。这是中国长期保持“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原因。伏尔泰在评价中国科举制度时说,“关于人的思想,不能想象有比中国更好的统治手段,在那里,一切权力掌握在由极其严格考试录取的成员所构成的官僚体系手中”,“中国是一个奖励德行和鼓励才能的国家,诚实与贫穷的农民可以成为官员”。从一些文件和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科举制度是法国竞考制度诞生的直接来源。竞考制诞生并且普及后,法国大学招生“不分门第,不问资产,不计较学历资格,知识水平是入学的唯一条件,而考试是衡量知识的唯一尺度”。

——摘编自郭华榕《法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简评利玛窦对中国“科举制”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对中国科举制的观点,说明科举制与法国竞考制、大学招生制度变革的关系。
2023-11-18更新 | 4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思想在西方传播较晚,当时近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印刷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16世纪末耶稣会士来华后翻译了“四书”“五经”。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黑上处于领先地位,中西方之间的对话处在相对平等的位置上,耶稣会士们的翻译在西方产生了很大影响。伏尔泰说:“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真理绝不与迷信混同" ,他抨击天主教的黑暗统治,并把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看作世界上最优秀的政体之一。有学者认为,“在欧洲,特别是在法国,1718世纪的整个思想模式发生了转变,而转变之后,在许多方面与孔子思想都很相似"。               

   ———摘编 自褚冉冉(儒学的西传:历史和现状》等

材料二 西学东渐不仅直接影响着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近代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也填补了许多中国文化中原来没有的元素。自然科学中的声、光、电、医学等科学技术随着西学东渐逐渐融入中国文化当中,并且通过具有先进思想的国人的学习与研究,中国本地的近代科学也开始形成并且逐步发展。不仅如此,关于近代科学的分类也渐次趋向专门化,形成比较系统的领域。近代的中国随着西学东渐发生着改变,新式的思想和研究方法改变了中国古老的思想文化领域,新领域的开拓和新科学的建立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文化的结构。

                    ——摘编自王含含《“西学东渐”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西传的原因。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东西方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
2021-03-24更新 | 45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时期,日本遣唐使制度更为完备,二百余年间,日本遣唐使成行16次,遣唐使一般每次五六百人。使团集中了当时日本的外交、科技、佛教、艺术等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在中国所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学成归国后,将其所学引进到日本,实现“全盘唐化”,成为日本大化改新的谋划者与助推者。通过大化革新建立起以唐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与地方行政体系:效法唐初实行的均田制,施行了“班 田收授法”,仿唐租庸调制建立起税收制度;在军事方面,仿唐朝的府兵制,建立起“防人制”;还仿效唐朝教育制度,开设各类学校教授汉学,培育人才。自从圣德太子执政奖励儒学以来,社会上很快形成好儒习汉的风气,儒家思想很快普及到日本各地。举德天皇更是效仿 唐制,主张“孝为百行之先”,令全国每户备孝经一本。

——摘编自唐移君《隋唐时期的中日交流及其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学习唐朝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学习唐朝的积极影响。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