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 经济体制改革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442 题号:1791405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建国后,新解放区极其重要的任务是进行土地改革。在土改开始阶段,党的干部组织农会,实行减租减息和反“霸”斗争。1950年6月,中央颁布了土地改革法以指导这项工作,新的法律肯定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和“为工业化铺平道路”的观点。1950年夏末,关于农村社会中根深蒂固的力量的报告引起了领导人的注意,同时中国介入朝鲜战争加剧了社会紧张,导致新的土地方案强调阶级斗争与动员群众。土改工作组从贫农和中农中吸收大量的新领导,通过诸如“诉苦会”和公审等方式,动员全村反对地主。土地改革将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决定性的事实是,农村旧秩序已经证明毫无力量,农民现在可以满怀信心地支持新制度。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经济学界有人认为,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不能改制为股份制企业。这种情况直到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在报刊上公开发表以后才发生变化。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这无疑是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于是,理论界一部分人对股份制性质的质疑就逐渐消失了。为了便于更多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和纯粹的民营企业能够上市,1998年12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以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我国的股份制改革和企业上市从此有法可依了。

——摘编自厉以宁《中国股份制改革的历史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后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我国企业股份制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中国的发展实现了三大历史性突破。

第一大突破,从1978年到1992年中共十四大,解决了“松绑发展”的问题。松什么绑呢?松社会主义传统观念和教条主义束缚之绑。

第二大突破,从中共十四大到中共十七大前夕,解决了“借力发展”的问题。借什么力呢?就是借从上世纪90年代蓬勃发展起来的经济全球化大潮之力。

第三大突破,从中共十七大开始,主要是解决“转轨发展”的问题。转什么轨呢?就是要从以高污染高能耗为代价、以总量倍增为目的的传统发展方式,转变到……实现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摘自李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的三大历史性突破》


(1)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为了“松绑发展”,我国在农村、城市分别实行了什么改革措施?
(2)为了“借力发展”,本世纪初我国加入了哪一个国际组织?有什么重要意义?
(3)为指导“转轨发展”,在中共十七大、十九大上形成了哪两大重要理论成果?
2020-03-04更新 | 14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所谓工业革命,其中包括六个相互关联的大变化和发展,即机器制造为的发展、铸铁业的革命、纺织机械的运用,化学工业的创造、煤炭工业的发达和交通手段的进步。

——【英】诺拉斯《英国产业革命史论》

材料二: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曾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如识,回答材料中所说的是哪一次工业革命?并举出此次工业革命中交通运输方面的发明。此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什么时代?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什么?
(3)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也试图通过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它的实施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
2019-07-11更新 | 3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根据提问,回答问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怎样的伟大决策?
(2)依据下列四幅图片,概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是怎样得到贯彻落实的?


(3)阅读下表,概括1978年以来江苏发生的重大变化,并指出发生这些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2016-11-18更新 | 3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