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623 题号:179300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汉时规定了“三互法”:“婚姻之家的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并于第三州有亲属关系亦不能交互为官。”即在选任官吏时,凡婚姻之家和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并把其作为澄清吏治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推行。唐宋时期,回避制度既继承汉代的做法又有所创新和发展,要求地方官避本籍;中央高官避亲属;中央要官子弟不得任监、谏官职;亲戚避同属联事,即有亲戚关系的人不能在同一个部门任职。到了宋代,回避制度又有了新的发展,规定:执政大臣子弟亲属回避要职;也不得担任谏、监察官。明清时……(注:“南人官北,北人官南”是明初任官的基本原则。清代不但完全袭古,而且较前朝扩大了回避范围,有了进一步发展。雍正时期还对亲属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回避作出了特别规定。)
——《中国古代政治智慧与现代民主政治》
材料二 英国1918年《国民参政法》要求拥有被选举权的条件是“6个月以上”的居住期限,到1928年降低到3个月。美国也要求参议员、众议员及州长等官员必须在选举时是其选出州的居民。这就不仅要求权力的合法性缘自本土,更要求地方首脑出自本土,因此,西方现代民主政治在地方治理中摒弃了政务官的地区任职回避。为何“土官任职”在西方社会地方治理中被推崇?有哪些社会条件使“土官任职”发挥其功效而不违背民主政治的精神?
——《政治科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中国古代官员回避制度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做法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的选举要求与材料一的“回避”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的“为何‘土官任职’在西方社会地方治理中被推崇?”。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体国经野

材料一   《史记·夏本纪》写道:“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研究甲骨文的著名学者董作宾认为,殷墟卜辞中的侯、伯、子、男诸称谓在殷商时期皆可为诸侯的爵称,商代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分封制度,这与西周推行的分封制度是相同的。

材料二   作为周室屏藩的诸侯,是经过周天子的册封而后成立的。分封制度下的诸侯国是一种通过人为的途径组织起来的兼具邦国规模与周朝地方组织双重性质的共同体,不同于过去那种由古代氏族部落各自分蘖繁衍而形成的族邦组织。那些在夏商时期构成当时“天下万邦”政治格局的所谓“邦”、所谓“国”,都不是夏商王朝人为分封的结果,而是早已存立于世的地方组织。

——摘编自沈长云《论殷周之际的社会变革》

材料三   汉唐地方层级都发生过从二级向三级的转换,二级制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中央直接管理地区过多,负担较重,于是增设州等层级,协助中央对地方的监督、管理。但增设的层级,往往容易变成实际的一级行政区,引发割据问题。

宋代的统治者发展了“虚三级”的体制,即路、州、县三级。路没有统一的行政机构和单一的行政长官,与州牧、藩镇节度使不同,路一级由帅、漕、宪、仓四司共同构成,地方事务一分为四;在州之上,不存在单一的行政区划,比如这个州的帅司、漕司、宪司是属于某一路的,而它的仓司属于另一路,这虽然容易造成管理的复杂和混乱,但是不容易导致地方长官权力过于集中;州可以不通过路直接向中央奏事。宋代地方制度的设计,体现了“防弊”与“分权”的原则,使宋代的地方政府虽是三级制,但没有造成东汉末、唐后期地方割据的情况。

——摘编自叶炜《中国古代史十四讲》


(1)辨析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分封”概念的不同。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从地方与中央关系的角度,分析宋代的路与汉代的州、唐代藩镇的异同。
2023-04-07更新 | 35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北家初年,官学教育衰微。范仲淹科举改革的一大措施就是士人必须在州县学或国子监,太学听读一定时日(一百日,三百日或五百日),才能参加科举考试。这样,太学、州县学就不会出现“但为游士寄应之所,殊无国子肆业之法”的现象了。庆历四年(1044),科举考试实行“先策论后诗赋”,又在重策论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庆历四年重新规定的策论诗赋的“不考式”、“点式”、“抹式”,应该是较宋初简化了许多,尤其是规定“今后进士依自来所试赋格外,特许依仿唐人赋体”,使应举人减少了一些声病偶对之类的束缚。科举考试在进士、诸科中废除了“帖经”,而诸科在对墨义之外,更问大义,并在等第、授官等方面,对试大义者多有奖励。大义不必死记硬背经书,“直取圣贤意义解释对答,或以诸书引证,不须具注疏”。

--摘编自《范仲淹与庆历科举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范仲淹庆历科举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每项措施的意义,并概括其共同点。
2020-08-09更新 | 3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制度创新是国家长治久安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历代踵行,时加修正,唐以明经、进士两科为主,宋正式确立三级科举考试制度。宋至明清,防弊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1)根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简表(部分)


——摘编自王翠《从贵族到庶民——唐宋宰相家庭出身及其入仕途径的比较研究》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假设你是清政府的一名决策者,1901年需要做出一项重要的决定

——是否废除科举制。下表中所列因素供你决策时参考:



(3)依据材料三所列因素,在是否废除科举制的问题上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并简要说明理由
2019-05-22更新 | 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