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5 题号:1800358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茶从“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至今,已有近五千年的历史。商朝以前,茶被视为珍物。六朝时期,我国佛教盛行,茶与佛教产生互动,促进了茶文化的萌芽。唐朝时期,茶叶品种更加多样,产量也更高。同时随着茶叶贸易活动不断完善,大众饮茶习惯逐渐形成。唐代大量与茶相关的作品出现,如茶诗、茶画等。世界上第一部专门写茶叶的著作《茶经》出现,其内容丰富,包含生物学、生态学、制茶学、分类学及数理学等一系列学科知识,还包括当时盛行的一些关于茶文化的传说、史记资料、诗词歌赋等。

——摘编自郝祁花《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演变及内涵研究》

材料二       1658年,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称饮茶可以改善体质,这是英国最早的关于茶的记载。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能量,茶叶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

——摘编自[]艾伦·麦克法兰,[]艾丽斯·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茶文化的特点和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19世纪茶文化在英国盛行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汉时期,棉花已从印度、中亚传入中国。室町时代,从中国输入的棉花只是作为 贵重物品为贵族僧侣所喜爱。战国时代,日本国内才开始进行棉花的栽种。棉花种子很 早就已传入日本,但由于栽种方法与气候的原因并未获得推广。此后,战争的需要大大 刺激了棉花的栽培与棉布纺织技术的提高。江户时代,各地藩主奖励棉花栽种。日本原 有棉花纺织技术发展时间短,制棉工具也很落后。明万历年间,在长崎的中国人向当地 居民传播了中国弹棉弓的制作及使用方法,这种棉弓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纺棉效率。棉花 从栽培到纺织的工序容易分工,大大缩短了加工时间,作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由中国传入的棉花种子以及棉花栽种经验和棉布纺织技术渐渐进入民众生活,棉布取代麻布成为普通百姓的衣料,这促进了日本人生活的进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棉花在日本被广泛栽种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棉花为例,说明中国在推动日本社会进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古丝绸之路为媒介,中医药也是中印在物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载体。川滇地区道地药材种类繁多,对印度地区由于热带高温气候等诸多因素所引起的痢疾、疟疾都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因此,中印之间依靠滇缅古道进行了大量的药材贸易,以此满足彼此的生活和医疗需求。魏晋以来,佛学东渐,在此过程中,他们在印度的所观所见所记及对中医药的所用所传则构成了中医药在印度传播的另一条主线。中印之间一直存在着民间文化交流往来及大批的民众迁徙现象,在这过程中往印度地区带去了中国传统的看病治病方法;印度遣使来华进贡,我国各朝皇帝回赠印度遣使丝绸、瓷器、药材等各种物品。

——摘编自滕金聪《古丝绸之路视域下中医药在印度的传播及现代意义》

材料二   秦汉时期,南方丝绸之路随着中央王朝对西南夷的开发而日趋繁荣,伴随而来中印文化交流也日益丰富。正如方国瑜先生所言:“云南与印度缅甸之交通,盖以贸易为主,往还既密,则不免有移民至者,故永昌郡境内,有住居之印度人与缅族。”这些人中或有僧侣,佛教也极有可能随之传入。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的思想文化艺术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摘编自李桂芳《秦汉时期的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印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丝绸之路下中医药在印度传播的具体途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的南方丝绸之路带来的影响。
2023-07-20更新 | 4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各民族各地区文明的交流与互鉴、碰撞与融合的过程就是世界文明形成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众所周知,伊斯兰教文明在征服后几个世纪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带有基督教、犹太教、琐罗亚斯德教和阿拉伯宗教的成分,带有希腊——罗马、波斯——美索不达亚米的行政、文化和科学各成分的综合体。因此,它不仅仅是古代各种文化的拼凑,而是原有文明的新的综合。它虽然来源不一,但却明显带有阿拉伯伊斯兰教的独特印记。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000年至1500年间,东半球各民族在旅行、贸易、交流和互动方面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频繁和密切。蒙古以及其他游牧民族所建立的庞大帝国为这一跨文化的交流互动提供了政治基础。当他们征服并平息了广大地区时,游牧民族为过往的商人、外交人员、传教士以及其他旅行者提供了安全的通道。除了游牧帝国外,航海技术的改进也带来了印度洋和南中国海上的交通的增加。所以,远距离旅行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普通,而像伊本·白图泰和马可·波罗这样的个人旅行家有时还冒险在东半球大部分地区旅行。到15世纪初期,在欧洲,当他们寻找进入亚洲市场的途径时,欧洲的航海家们不仅建立了与非洲和亚洲各民族的直接联系,还向西驰入西半球和太平洋。他们的航行值得东半球、西半球以及大洋洲的各民族之间进行了稳定和持续的交流与互动。

——摘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三   目前我国大批风情独特的古村落、民居和文化遗址已经遭到破坏;昆剧、京剧、粤剧等民俗艺术不时要面对观众流失、传统剧目失传、演员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除夕、清明、端午、七夕、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已然被拿来文化的西方情人节、圣诞节等冲得七零八落。

——高考学习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以及伊斯兰教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东半球各民族及东西半球文化交流互动频繁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2023-07-08更新 | 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