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其他人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3 题号:1804603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荣德生,名宗铨,号乐农,生于1875年。与兄长荣宗敬在20世纪前期,创办了近代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集团——以茂新面粉公司、福新面粉公司和申新纺织公司为主体,包括一些相关企业的“三新”荣氏企业集团,成为近代中国杰出的实业家。

全面抗战时期,荣德生在为国家、为自己企业在抗战胜利后的复兴,勾画着蓝图,提出了“大农业计划”。所谓“大农业计划”,实际上是荣德生心目中勾画的“理想国”,是他改革社会政治经济的思想的集中表现。他设想∶以户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每户授田50亩。每十户为一村,十村为一乡,十乡为一镇,十镇为一区。区是基本的行政组织,设有区长管理行政,建有街市互易有无,设有交通、电讯、学校、图书馆、医院、文化娱乐场所和工厂企业,还有农业机械供全区农民轮流租用耕种。荣德生认为∶农村应大力发展副业生产,如植树,育蚕,养鸡、鸭、兔、猪,西北地区还可饲养马、牛、羊,各择所好,分头进行。小城镇可开设一些季节性工厂,吸收农民农闲时进厂做工,农忙时回乡种地,使他们“一年四季不为闲游”,从而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荣德生提出:在区以上设县、专区和省;各省要对人民的衣食住行作出周密的安排,建立起由小学、初中、高中而至大专、大学的教育体系,培养适用人才。

——摘编自钱江《近代民族工业的巨子荣宗敬、荣德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荣德生“大农业计划”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荣德生能够成为近代中国杰出实业家的因素。
【知识点】 其他人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吴敬梓,历经康、雍、乾三世,出身缙绅世家,后家业衰落,屡困科场。他只做过江苏赣榆县教谕,为了兴建学宫,捐出了大部分家产。晚年卖掉老宅,捐资修复了雨花台的先贤祠。他创作的《儒林外史》塑造了一百余位儒林人物。以为科举而发痴发疯的范进为代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作者也塑造了一些士人的正面形象,“贯通经史”、“礼乐兵农”,不愿为功名富贵而趋炎附势。作者也刻画了一些儒林之外的市井小民,特别是写裁缝荆元,把他的“贱行”提到与读书作诗平等的地位。《儒林外史》里全是普通口语,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书中人物各有起落,有时这一回里的主要人物到下一回就退居次要地位了。这样的结构,兼具短篇与长篇的特长,成为一种独创的文学形式。晚清盛行一时的谴责小说均受到《儒林外史》的影响。

——摘编自马积高《中国古代文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吴敬梓创作《儒林外史》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林外史》的价值。
2021-05-18更新 | 7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朱载堉(1536~1611)是我国明代著名的乐律学家、历学家、算学家。朱载堉深受父亲郑恭王朱厚烷修德讲学、布衣蔬食、能书能文的影响,自幼俭朴敦本,聪颖好学。1591年朱厚烷病逝,载堉为世子,本可承继王位,但他上书皇帝,甘愿放弃,搬出王府,独居县城外。朱载堉最重要的贡献,是创建了震惊世界的十二等比律理论和计算,解决了困扰中国律学多年的难题。他不满足于因循旧说,敢于向历代相传的律制理论提出疑问,另立新说,精心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架定音乐器——弦准。首创利用珠算进行开平方,研究出了数列等式。朱载堉一生尽瘁于学术事业,著有《乐律全书》等多部,对待自己在学术上取得的骄人成绩,又总是功成不居。他自谦“臣忝末学,虽好算术而实未臻其奥”。李约瑟称之为“中国文艺复兴式的圣人”。

——摘编自王军《享誉世界的中国古代杰出音乐家——朱载堉》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载堉的主要成就以及具有的优秀品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明时期涌现朱载堉、李时珍等科技巨匠的原因。
2020-10-13更新 | 3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李鸿章(1823—1901)可谓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旧文体,凡记载一人事迹者,或以传,或以年谱,或以行状,类皆记事,不下论赞,其有之则附于篇末耳……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故为李鸿章作传,不可不以作近世史之笔力行之……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偷一时之安,不务扩养国民实力,置其国于威德完盛之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庸有济乎?

——据梁启超《李鸿章传》


材料二 建国后到“文革”前,史学界对李鸿章基本以“大卖国贼”、“大买办”看待。“文革”中,李鸿章更是“崇洋媚外”、“投降卖国”的同义语。李鸿章为当时的史学界所不齿是众所周知的。然而,今天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又一反前述,由全面否定到基本肯定。有人甚至评价说,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的带头人物,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起了推动作用。有人写文章讲李鸿章的爱国思想、民族主义,即便签订不平等条约也很难给他扣上卖国主义的帽子等等。总之,与过去几十年相比,李鸿章在今天格外得到人们的青睐。

——据夏东元《关于李鸿章研究的几个问题》       


(1)据材料一,记载一人事迹的中国旧文体有哪些?分析梁启超的史学观受当时什么思潮的影响?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是李鸿章主持的何事?梁启超说他与李鸿章“于政治上为公敌”,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文革”结束前后对李鸿章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你认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016-12-12更新 | 7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