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其他人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5 题号:1805645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62年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到延安采访,写下《西行漫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革命,扩大了中国革命在国内外的影响,一定程度促成了美国对于延安政权的支持。斯诺和他的《西行漫记》对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关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斯诺又曾三度来华访问,其中最后一次访华意义重大。1969年尼克松出任美国总统,他深感苏联严重威胁美国。为此他提出了“尼克松主义”,其中一个重要战略部署就是通过改善中美关系,以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资本。1970年8月至次年2月斯诺对新中国进行最后一次访问。次年4月斯诺以《与毛泽东的一次交谈》为题在美国杂志上发表了同毛泽东的谈话,向全世界宣布了中关关系将要发生重要变化的爆炸性信息。以这个信息为前导,中美双方采取了一系列微妙的却是意图明确的外交行动,这些行动震动了全球。1971年4月毛泽东批准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中美正常交往的序幕缓缓拉开。

——摘编自陈龙娟《斯诺三次访华与中美建交》中国石油大学学报1998年第四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诺在上世纪30年代,70年代两次访华,拉近中美关系的背景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总体上简评斯诺在改善中美关系中的作用。
【知识点】 其他人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高士廉(575——647年),出身于官官之家,唐代开国功臣。隋炀帝时,由于高士康和逃亡到高丽的兵部尚书斛斯政关系密切,被发配岭南。随后中原大乱,被隔绝在外,直到李靖请灭萧铣时才得以回归。高士廉看到李渊次子李世民才能出众,主动将外甥女长孙氏许配给他;就是后来的长孙皇后,他也成为李世民的心腹。“玄武门之变”时与外甥长孙无忌并预密谋,亲率吏卒从监牢里释放囚犯,授以兵甲驰援李世民。贞观年间,历任侍中、安州都督、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封申国公。主持编撰(氏族志》。

——摘编自《高士廉-河北景县唐代人物专题》

材料二 高士廉涉猎古今,心术明达,临难不改节,当官无朋党;所乏者骨鲠规谏耳。

唐太宗李世民高士廉才望素高,操秉无玷,保君臣终始之义,为子孙袭继之谋。

——《旧唐书.高士廉传》


(1)概括高士廉的重要活动。
(2)指出李世民、《旧唐书》评价高士廉的共同之处。
2022-02-12更新 | 6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真题 名校
【推荐2】【选修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卢梭出身于手工业者家庭,是启蒙思想家中最激进的一位。“到大革命爆发,卢梭更是被激进派奉为祖师,罗伯斯庇尔把他的《社会契约论》当作圣经天天诵读”。“各个派别的政治活动家也往往引用他的片言只语为自己辩护”。拿破仑曾说:没有卢梭,就没有法国革命。革命期间,他的雕像摆放在国民议会大厅。在法国大革命以后的100多年间,卢梭的思想还继续鼓舞或推动了不少国家或民族进行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

——摘编自王养冲、王令愉《法国大革命》等


材料二法国大革命的亲历者贡斯当在反思大革命时指出:“卢梭珍爱一切自由的理论,却为所有的暴政提供了借口。”当代英国学者哈耶克分析道:“法国大革命曾经试图为增进个人的权利而树立法治,但其目标并未实现,原因在于大革命的一种致命信念,即既然所有的权力都已置于人民手中,一切用以防止权力滥用的保障措施也就不再必要了。”英国哲学家罗素甚至认为,“希特勒是卢梭的一个结果”。也有论者批评他是典型的政治理想主义者。

——摘编自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对卢梭的不同评价及其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卢梭评价存在不同观点的原因。
2016-11-27更新 | 108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材料   徐建寅是中国近代一位爱国的、在许多科技领域中卓有建树的科学家,是传播西方进步文化、翻译和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先驱。1872年,他与傅兰雅合作翻译出版的《化学分原》,在中国是最早问世的一本有关实用化学工艺和分析化学的书。1870至1880年十年间,为适应造船、制造机械的需要,先后与傅兰雅等合作翻译出版了《运规约指》(几何学)《器象显真》(机械制图)《汽机必以》(蒸汽机制造)以及有关建筑工 程、制造机器常用的工具书《艺器记珠)等 10 多种。在欧洲几国考察期间,他将其所见所闻,编著成《欧游 杂录》一书。”其中介绍了造船、机械、枪炮、火药、熔铁、铸钢、采煤、开矿电器、印刷、水泥等几十个门 类和行业。涉及到设备、工艺、机器安装、船坞建造等方面的就有 200 项。此外,还有关于金属加工方面的 60 多项。

——据王元才《近代科学家徐建寅及其译著)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建寅投身近代科学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徐建寅对中国近代科学的贡献。
2020-09-01更新 | 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