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辛亥革命 >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35 题号:1805987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革命之事毕矣,而革命(武昌起义)之目的则尚未全达,是何也?不良之政府虽倒,而良政治之建设,则未尝有也。……而政治之纷扰,无一定策划如故也;政治之污秽,无扫荡方法如故也。

——摘编自宋教仁《代草国民党之大政见》(1913年)

材料二   我以世界革命运动自俄革命成功以来已经转了一个大方向,这方向就是“无产阶级获得政权来改造社会”。不懂的人以为无产阶级专政是以暴易暴的,不知列宁及万国共产党已再三宣言,专政是由资本主义变到共产主义过渡时代一个必不可少的办法。……试问政权不在手,怎样去改造社会?……战胜的国际的托拉斯的组织(指国际联盟)将越发巩固,工人真是动也动不得了!第二次资本家的大战战场必在中国。我们还不应准备么?

——摘编自蔡和森《关于中国革命问题致毛泽东同志的信》(192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国成立初期的政治状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蔡和森的革命观。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律规定:“盗陟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在《田律》《徭律》《仓律》《公律》《金布律》《关布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贸活动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     为约束袁世凯,孙中山仓促制定《临时约法》,宋教仁主张,趁临时参议院1月28日成立,同盟会员占参议员的多数(43名参议员,同盟会员33人)的有利时机,先行修订,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联络愿与同盟会合作的党派,组建一个大党,争取在国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然后组成以本党干部为主的内阁,约束、削弱袁的总统权力,寻机利用大选、国会弹劾等手段,迫袁下台。……“通过《临时约法》,‘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可以说《临时约法》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彻底的否定”。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律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同盟会约束袁世凯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临时约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地位,列举《临时约法》中否定封建专制制度的主要内容。
2020-09-04更新 | 11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大事记(部分)

1911年
10月武昌起义成功,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11月全国十几个省去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成立,随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2月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逐渐攫取清政府大全,并向南方革命党人施加压力.
2月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清王朝宣告结束
2月袁世凯通电声明赞成共和,孙中山提出辞职,南京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3月孙中山颁布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

材料二 第十三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得就有关国家建设事业的根本大计及其他重要措施,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中央人民政府提出建议案。

——摘编自1949年《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近代民主化进程中的地位并概述辛亥革命局限性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职能的重要转变,并简述人民政协需要继续存在和发展的目的。
2020-11-12更新 | 14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何怀宏《世袭社会》

材料二孙中山认为“吾国昔为君主专制国家,因人而治,所谓一正君而天下定。数千年来,只求正君之道,不思长治之方。而君之正,不可数见。故治常少,而乱常多,其弊极于清季。”为防止人治,《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材料三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治国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春秋时期面对这种变化,老子和孔子的治国理念有什么不同?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主张以法治取代人治的原因。据材料二指出《临时约法》规定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法制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4)综上,说明法律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共同作用。

2017-09-05更新 | 19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