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7 题号:1807297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相继举行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然而在其对大城市的进攻中都最终失败。湘赣边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分析了敌人在大城市敌强我弱的形势后,决定把队伍拉到农村进行斗争,途中的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井冈山箪命根据地的星火发展为燎原之势。但由于王明、博古的“左”倾错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在长征途中,在没有共产国际的指导下,红军召开了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党内存在方针路线分歧问题。

——摘编自王薇等《浅析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断道路的探索》

材料二   鉴于过去的教训,这次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动,不搞“一刀切”,该种粮的种粮,该种经济作物的地方种经济作物,该放牧的放牧,该养鱼的养鱼。从1989年开始,“粮食统购价格提高20%,棉花、油料提高15%25%,生猪平均提高26%。”杂交水稻从湖南推向全国,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增产20%以上,农村的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由原来的长时间的停滞不前变得欣欣向荣。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探索的变化,并分析上述变化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农村的面貌发生显著变化”所进行的努力。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变”与“不变”

材料一     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苏维埃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色战士,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色战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931年11月7日)

材料二     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聚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

中国工人阶级与农民,依然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广大的小资产阶级群众,革命的知识分子,是民族革命中最可靠的同盟者。

苏维埃工农共和国及其中央政府宣告,把自己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摘自     《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1935年12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变”与“不变”作出合理解释。
2023-02-10更新 | 11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道路决定方向,道路不对,就会偏离目标,甚至会南辕北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起义部队向长沙方向进军,但很快遭到敌人反攻,部队损失严重。在这危急时刻毛泽东毅然决定放弃原定攻打长沙的计划,主动实现战略“退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重心从城市向农村战略转移的新起点,是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的大本营。

——摘编自刘斌等《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材料二   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认为:社会变革实际上就是指主要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的革命,在广义上它统指“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而技术变革则是指“进行技术方面的由手工业生产到大规模现代化机器生产的革命”。社会革命与技术革命并不是“两次革命”,“这两种革命是结合在一起的”。

——摘编自刘光杰主编《毛泽东经济变革与发展思想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起义”的名称及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举措,从“道路”的角度,指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的历史意义。
(2)指出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地点。概括材料二中毛泽东讲话的中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提出上述思想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将“两种革命结合在一起”的做法,并简析“两种革命”实施的历史意义。
2023-08-29更新 | 27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4月28日)、《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民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材料三   ……一百年前,中国饱受列强欺凌,几乎亡国,国父领导革命,推翻满清,建立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向人民许下富强的承诺。一百年前,中国历史只有朝代的更替,人民不能当家做主。“中华民国”的建立,向人民许下民主的承诺。一百年前,中国社会贫富悬殊,文盲遍地。“中华民国”的建立,向人民许下均富与教育的承诺。

——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纪念辛亥革命九十九周年讲话》

材料四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毛泽东《清平乐 蒋桂战争》1929年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一、二表明《申报》对民主革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三中马英九在讲话中称“中华民国”的成立对人民许下一系列承诺,请结合史实概括指出孙中山一生是如何实践这些承诺的?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田分地”是哪一重大行动?毛泽东在这一时期探索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2020-12-29更新 | 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