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政治类热点 > 古今中外法律、法治、反腐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0 题号:180868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国家机构中都设有负责处理百姓申诉及建言的职位。公元686年,武则天创设匦使院开辟了一条民情上达中央的重要渠道,建立起了比较正规的信访制度。其它朝代许多制度设计如立肺石、登闻鼓、邀车驾等体现了古人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智慧。受封建社会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的影响,信访制度就其本质而言,无非是统治者的专制工具和手段。

——摘编自刁杰成《人民信访史略》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后,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人民接待室”,作为专门办事机构,负责处理到全国人大的人民来信来访。1951年5月,毛泽东同志明确了信访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的核心内涵和本质属性。不久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开始建立信访工作机构,并且配备专职信访工作人员。199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信访局合并升格为国家信访局,一直至今。宪法是信访制度的法律基础,各级信访工作机构正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摘编自周平立《当代中国信访制度的反思与重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信访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信访制度发展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材料一   《唐律》,分“卫禁”、“职制”、“户婚”等十二门。《大明律》篇目有名例一卷,以及吏律二卷、户律七卷、礼律二卷、兵律五卷、刑律十一卷、工律二卷,共460条。《户律》分为《户役》﹑《田宅》﹑《婚姻》﹑《仓库》﹑《课程》﹑《钱债》﹑《市廛》七卷﹐共九十五条。调整经济关系的内容大为增加。

材料二   中国法律是集体本位,西方法律为个人本位。中国法律日益集团化,“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集体主义、义务第一、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而古罗马法私法(保护个人利益有关所有权、债权等)发展充分,主张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法律至上,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大明律》有哪些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法律和罗马法的差异,并分析产生这一差异的经济和思想原因。
2019-10-21更新 | 16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设置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为视察区;一年之后文帝又将其用做监察区域,派遣官员分州“出刺诸郡”,九州视察区由此与监察区合而为一。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除京师附近七郡外,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凉州、益州、幽州、并州,另外有朔方、交趾二郡,称朔方刺史部、交趾刺史部,共称十三刺史部,或“十三州”。每区由朝廷派遣刺史一人,专门负责巡察该区境内的吏政,检举不法的郡国官吏和强宗豪右。东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改刺史为州牧,直接掌握一州的军事、行政、民政等大权,位于郡守之上,十三部遂成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东汉末年,各州牧更是趁乱夺取本州军政大权。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材料二   根据孙中山先生所创建的民主共和国方案和,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监察院为国民政府最高监察机关”。1932年,国民政府通过《监察委员保障法》,保障委员的监察权力。监察委员的监察对象上至总统下至地方小吏,凡违反国家法令、贪赃枉法,损害社会和人民利益的,均可弹劾。1937年,国民政府在各省设监察区,派遣监察使。监察使不但行使弹劾权,且负责各区内公务员的行动,人民疾苦和冤情,区内公署之设备等事项。

——摘编自张爱华、王占华《南京国民政府的监察实践初探》

材料三   2018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保障了我国反腐败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这对于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中国特色监察体系,实现改革与立法的街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摘编自陈光中、兰哲《监察制度改革的重大成就与完善期待》


(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地方监察制度的演变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国民政府推进监察工作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加强监察立法的意义。
2020-07-16更新 | 17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记录文明进步的文博资料
主题1 中国古代的青铜文明

材料:某博物馆收藏有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器内铭文记载:裘卫用玉璋与贵族矩伯换取了80朋(货币单位)的土地。这个换取手续征得了五个贵族的同意,并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完成。通过这样的途径,裘卫聚敛了大量财富。裘卫家族的第三代,随葬物品享用“五鼎八簋”。按西周礼制: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


问题:(1)依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表格。
信息内容信息分析
土地交换在相关部门监督下完成
土地与玉璋以朋为单位进行交换
裘卫家族后人随葬物“五鼎八簋”
青铜器内的铭文可以用来研究西周中期的文字
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主题2 西方社会的法治文明

《拿破仑法典》现藏于卢浮宫博物馆。以下为《拿破仑法典》的摘录:

第8条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44条 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但法令所禁止的使用不在此限。

第545条 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问题:(2)结合所学,指出上述条款所体现的原则。说明其思想和法律上的来源。
2016-11-18更新 | 92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