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辛亥革命 >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4 题号:1820037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议会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是近代民主制度发展的标志之一。英国1215年颁布的《大宪章》,规定国王在重大经济、政治问题上要咨询议会的意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国王和贵族的共治。从“模范议会”召开到都铎王朝建立,190年间共召开了175届议会,大约每年一届,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可行的议事立法程序。17世纪中期,随着新兴阶层的出现,他们极力要求参与国家政事,他们以议会为阵地,反对王权。经过1688年的“光荣革命”,英国政治制度从君主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1689年的《权利法案》,逐渐树立君主立宪制和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但是英国下议院自从1688年后再也没有新的市镇取得议会代表权,而随着一些新兴城市迅速崛起,他们为了获得议会的席位,极力要求改革议会,于是19世纪中后期英国进行了三次议会改革,为全面实现普选和以后的议会改革扫清了障碍。

——摘编自蒙夺   黄月芬《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

材料二   近代中国议会大事年表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林则徐、魏源等人对西方议会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

19世纪七八十年代

郑观应认为,西方“育才于学校,议政于议院”,是其富强的根本

19世纪九十年代

康有为、梁启超从“兴民权”的角度,提出“设议院,立议员”

20世纪初

在资产阶级立宪派的推动下,全国掀起了请求速开国会运动

1909~1910年

各省成立了咨议局,全国性的资政院也建立起来

1912年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临时参议院作为立法机关,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4年

袁世凯解散国会,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摘编百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议会制确立和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议会制在近代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在中国近代史上,不同的阶级、阶层都进行了近代化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企业名称创办时间地址创办人
江南制造总局1865上海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1866马尾左宗棠
天津机器局1867天津崇厚
轮船招商局1872上海李鸿章
开平煤矿1877唐山李鸿章
汉阳铁厂1890汉阳张之洞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材料三   (它)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人心智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运动本身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认识中西文化差距问题上,已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面,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潮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表中企业是在近代中国哪场运动中创办的?简述该运动的性质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出了权力的设置、制约做出了诸多规定,体现了什么样的立法原则?
(3)材料三评述的是哪一思想文化运动?根据材料三概括其积极影响。
2023-01-30更新 | 8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为有关中国近代史的历史漫画。



(1)对四幅历史漫画揭示的相关历史事件(现象)进行时间排序。
(2)任选其中一幅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对其作出合理解读。
(3)历史漫画作为一种图像史料,如何认识其史料价值?
2023-02-12更新 | 14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拟法不严,徇情枉法。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人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材料一所述及的法律有何特点?
(2)结合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并分析其重要历史意义。
(3)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了立法思想上有哪些进步?
2015-01-27更新 | 29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