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生活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1 题号:1825797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9年,卫生部、财政部和国家劳动总局颁布了《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指出用经济方法管理医院的业务活动和财务收支,在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的原则下,给医院较大的自主权和机动权;国家对医院的经费补助准备实行“全额管理、定额补助,结余留用”的制度,将包工资的办法逐步改为按编制床位实行定额补助的办法;医院增收节支的结余,主要用于改善医疗条件,也可以拿出一部分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奖励;医院可根据本单位的历史最好水平或本地区的最好水平,本着积极可靠、实事求是的精神,采取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办法,订出各项任务指标,经上级卫生部门核定后作为考核的依据;在加强经济管理工作中,要注意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令和财经纪律,保证医疗质量,合理安排维修、设备费用,不加重病人经济负担;试点的面不要太宽,各省、市、自治区可以在省(市)、地、县级医院和不同类型医院中各选择一、二所医院试点。

——摘编自昝馨《历史的往复:19781992年的中国公立医院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颁布的背景及实施方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颁布的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医疗费用高昂,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建立全民医疗体系的发达国家,美国有近5000万人没有医疗保险,约占总人口的19%。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经济大萧条,越来越多的人无法承担高昂的医保费用。由于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较低,大部分美国民众认为医疗保健应该进行改革,政府也因医保支出比重过高而积极倡导医改。美国要求个人或企业雇主必须为雇员购买医疗保险。同时建立以国家为基础的美国健康福利计划,将未包括在政府医疗保障计划覆盖范围的人群及未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雇员纳入该计划。美国还从国外进口廉价药物,打破医药垄断地位,以保证居民能买到平价药。鼓励将医保付费与服务质量相挂钩,对高质量医疗服务机构子以奖励。从2011年开始实施增税措施,增税对象为收入在25万美元以上的个人或夫妇,用于支持医疗保险改革。同时,采取提高效率、降低医疗成本的方式,将所节约部分资金用于医疗改革。

——摘编自应丽《美国“新医改”评析》

材料二   2009年以来的新一轮医改,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举足轻重的改革事件之一。近年来,随着医改的推进,政府卫生支出所占比例稳步上升。改革开放以来,卫生领域市场机制的引入也为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2018年,我国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千人口注册护士数、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三项卫生资源核心指标相比2006年均有大幅增长。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卫生医疗服务的主体是国有制的医院、集体所有制卫生院等机构。1980年开始,我国逐步开始放开社会办医。到2017年,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占比达26.34%,呈稳步上升之态。2006—2018年,医疗机构诊疗量大幅增加,入院患者数量增幅达200%以上,增长更为迅速。201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4.83岁,2018年已增长至77岁;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得到世界关注。

——摘编自王虎峰《中国医改10年历程回顾与未来展望》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进行医疗改革的原因,并概括美国医疗改革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医疗改革取得的成效。
(3)综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对医疗改革的认识。
2024-04-21更新 | 12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民族繁衍数千年的历史,也是与疾疫抗争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能辨别出伤寒、疟疾、痒疥疾等传染病,抗击传染病的措施也已出现,进而以“制天命而用之”的昂扬精神,鼓舞民众防治疫病的信心。疫情发生后,本着“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的思想,历代政府会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救灾措施。唐大和六年春,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流传疫疾,文宗责成地方官员亲自下乡送药,向老百姓传播防治疫病的知识。发生疫病后,历代政府均要求地方官吏必须及时如实上报灾情,并且对上报灾情的时间和内容作了详细的规定。

——摘编自邓铁涛《中国防疫史》等

材料二:1910年,中国东北爆发了规模庞大的鼠疫疫情,并蔓延至京畿重地。清政府任命伍连德博士统管东北各省防疫事宜。伍连德在东北设立防疫局及防疫机关——吉林防疫总局。总局外设31处地方防疫局,为处置疫情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颁布了《检疫规则》,包括了疫情报告检验、疫区隔离与阻断交通、强制消毒、疫尸及秽物处理、防疫奖惩及善后措施等。清政府通过报刊等新兴媒体力量大力倡导居民食用干净食物、饮用卫生水源、定期消毒杀菌、保持环境洁净。1912年,清政府在沈阳召开中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会议——万国鼠疫研究会,确定了许多国际通行的防疫准则,为此后的国际防疫合作奠定了基础。并颁布第一部全国性卫生防疫法规——《民政部拟定防疫章程》,至此,国家层面的公共卫生体系初具雏形。当然从整体上看,清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受制于人才和财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极为滞后。

——摘编自余新忠《中国近代防疫体系的制度构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防治疫病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古代防疫措施相比,清末防疫体系有哪些不同,并简要评价。
2021-01-15更新 | 45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学校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缘于20世纪初英国学校儿童严峻的健康状况。英国教育部主持制定的1907年《教育(行政供给)法》,是英国建立学校医疗服务体系的第一部全国性法令。按照教育部规定,每个地方教育当局的学校医疗服务人员至少包括1名学校医疗官和1名助理医疗官。1908年,英国教育部要求各地设立校园医院以确保对患病儿童进行更为科学的检查和治疗。1910年英国部分地区的校园医院可提供包括视力缺陷检查、外部视力疾病、体癣等皮肤病变、口腔疾病及对寄生虫的控制等治疗服务。英国学校医疗服务体系对英国学校儿童健康状况的改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英国现代福利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萍《英国学校医疗服务体系的历史考察(1907-1938)》

材料二   20世纪初,日益严重的童工健康问题和婴幼儿高死亡率问题引起了美国政府和社会民众的普遍关注。1912年美国成立联邦儿童局,1921年颁布了《母婴法案》,授权联邦政府进行监督,并向各州提供配套经费,支持相关机构宣传母婴健康知识,并在此后建立了3000所健康保育中心。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设立未成年儿童援助计划,在法案实施的四年里,儿童福利项目的联邦拨款增长了73%。二战后的数十年里,涌出了大量有关儿童及母亲营养不良的研究报告,儿童健康问题开始受到高度关注,这一时期美国陆续颁布了多项政策来促进儿童健康。这些政策增加了儿童接受所需医疗服务的机会,也减轻了其家庭的财务负担和经济压力。

——陈静《美国儿童医疗保障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英国学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体系建立的重要意义。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儿童医疗体系建设的共同特点。
2024-01-18更新 | 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