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55 题号:18260720
西域是汉唐时期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催化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伴随这阵阵悦耳的驼铃和漫天的黄沙,葡萄、苜蓿、石榴、胡麻、胡桃、胡葱等作物来到中国,葡萄和石榴的引种最为典型。葡萄最早为古埃及人栽培,后来被传到地中海沿岸。《史记》中“葡萄”写作“蒲陶”,就是希腊文Botrus的音译。当时中国不仅引进葡萄,还带来了葡萄酿酒技术。石榴原产于波斯,中亚、南亚、西亚也都有悠久的栽种历史。古代波斯的女神阿娜希塔、西传地希腊的赫拉女神、南传地古印度的鬼子母神诃梨帝,都把石榴作为自己的圣物,而她们又都是生育女神。

                                                                             —摘编自李兰芳《地图上的中国史》

材料二   两汉魏晋时期,中亚地区小国林立。随着两汉政府同匈奴战争的胜利,中原王朝的势力和影响也逐渐渗透西域,大宛、康居和大月氏等国与中原王朝关系趋于热络。南北朝时期,中原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西亚萨珊波斯在公元3世纪兴起后,导致贵霜帝国逐渐衰落。隋唐时期,随着中国国力强盛,与中亚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唐朝在中亚设立羁縻府州。中亚粟特地区正式出现的安、康、米等昭武九姓国家也频繁与中原王朝发生联系,嗣后因阿拉伯人向中亚扩张,及唐王朝与阿拉伯的势力在中亚交锋,这种联系更加密切。安史之乱后,唐王朝无力西顾,逐渐丧失对中亚的控制。

                                                                         —摘编自张国刚《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材料三   习近平同志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努力拓展改革发展新空间》中指出:“‘我国是‘一带一路’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但建设‘一带一路’不是我们一家的事。”“我们要在发展自身利益的同时,更多考虑和照顾其他国家利益。”“‘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各参与国的合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介识,概述物种交流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唐时期西域地区国家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经济全球化加强了世界的联系,也增加了冲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通常把全球化看作是当代社会独有的现象,但早在2000年前,全球化就已经是事实,它提供着机遇,带来了问题……对大多数古人来讲,世界的概念其实还局限在当地,人与人之间的贸易交流都在小范围内进行。然而,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由此产生了一个不同的世界,人们的趣味和观念都会受到商业产品、艺术风格和几千英里以外其他因素的影响。

——摘编自【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材料二   图:公元14001800年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向示意图


——据林满红《银线: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路扩张的资本主义基本完成了一体化进程,资本主义实现了人类历史空前未有的纵向和横向发展,不论是发展速度或规模。但在不断扩大和发展的同时,它面临着难以解救的矛盾。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00年前全球化已经是事实”的标志事件,并结合所学,试以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史实为例,分析古代商业贸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全球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主要区域,并结合所学,分析指出近代商业贸易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列强实现“人类历史空前未有的纵向和横向发展”时生产组织形式所发生的变化,分析指出资本主义扩张过程中产生的“难以解救的矛盾”。
2023-04-27更新 | 27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一

①花神芙罗拉(壁画)                            ②鎏金银壶

出土于意大利庞贝古城,花神穿着     出土于宁夏固原北周墓,图案反映了古希腊神话,

的丝绸衣服来自中国的汉王朝            来自波斯萨珊王朝

材料二   1517世纪,一些欧洲商船上就载有关于中医的资料特别是针灸的手稿,如1658年波兰卜弥格的《中医秘密》。该书中不仅介绍了中医理论,还绘有针灸穴位图,是最早以绘图形式向欧洲介绍针灸的著作。1675年,荷兰布绍夫根据自己被中国医生用艾灸治愈痛风的经历,出版著作介绍艾灸治疗痛风,在荷兰引发了一阵用艾灸治疗痛风的流行潮。1684年,布兰特在荷兰出版《痛风论》,介绍中国针灸术治疗风湿痛的效果。中国针灸及中医基础理论逐渐较为系统地被介绍到了欧洲。

材料三   原产美洲的玉米,明朝时通过多种途径输入中国: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地区,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清朝前期,玉米在全国多地有种植。

白菜(后来培育成功结球即大白菜)原产中国。17世纪朝鲜开始引种大白菜,并逐渐成为朝鲜泡菜的主要原料。19世纪,大白菜传入欧洲,在英国、法国等地试种成功。1875年东京博览会的清政府展台上,日本初见大白菜,明治政府花钱买回3株展品,直到20世纪初,有人把中国东北白菜的种子带到日本仙台,日本才培育出白菜,并广泛种植。当今,白菜成为日本市场上重要的食材。世界许多国家也都引种了白菜。

围绕材料,结合所学,至少从三个不同角度,简述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影响。
2023-04-01更新 | 33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真题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魏晋有户调之制,北朝因之,及唐而有租庸调之名。租者田租,即今之田赋;庸者力役,若不役,出绢而当庸直;调则户税,各随乡土所出,岁输绢绫纯绵,其无蚕桑之处,则输布麻。惟田赋不计亩而计丁或户,则与均田制度相辅而行,盖必人皆授田,始可按丁征租也。 均田制度以户籍为本,籍既失实,欲不废而不能矣。逮唐之中叶,均田制度坏,租庸调亦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矣。

——摘编自万国鼎《中国田制史》

材料二我国是世界蚕丝业的发源地,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是我们先祖的伟大发明。丝绸作为我国传统的特色产品,早在张骞开拓“丝绸之路”之前,就已出口国外。 至明代,随着地理大发现和太平洋航路的开通,欧洲一些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开始出现在东方,以中国丝绸为主要贸易品,贩运至第三国,从事赚取超额利润的大规模的“三角贸易”。

——摘编自顾国达《近代中国的生丝贸易与世界市场》

材料三“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参与国分享其发展经验和资源,以实现经济现代化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一个途径,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全部相关方带来共赢的结果。 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全球经济公共产品。……随着逆全球化之风席卷西方世界,“一带一路”建设凭其巨大的规模与资源,有潜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引自[美]卡里·托克《“一带一路”为什么能成功》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唐代户籍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简析租庸调制“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阐明欧洲国家在上述“三角贸易”中的经济获益。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丝绸在我国古代经济活动中扮演的角色。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经济全球化方面的作用。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揭示“丝绸之路” 蕴含的象征性意义。
2023-07-10更新 | 22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