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经济类热点 > 人口问题与人口迁移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017 题号:182733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原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国亚洲学会会长何柄棣先生在《明初以降人口及相关问题》一书中论述了玉米和甘薯对明清时期的移民开发和人口增长所产生的影响,他写到:“直到十八世纪初,南岭山脉的大部分丘陵和山岭还覆盖着森林,农业较少开发。东南沿海各省日益增加的人口压力,最终迫使东南的贫苦农民开垦长江流域内地省份的丘陵和山区,这一过程可能一直继续到太平天国时期。结果这两种比较新的作物变成使长江流域高地得到系统开发的主要手段。”
垦荒的“棚民”在长江流域的省份和福建到处可见,但尤其集中在江西和湖南的山区 。地方志的解释说:“大抵山之阳宜于苞谷(玉米),山之阴宜于番薯……可食至次年三月。棚民垦山,深者五六尺,土疏而种植十倍。然大雨时行,溪流湮淤。十年余后,沃土无存,地力亦竭。”这种连续大量种植玉米、甘薯的农业行为,到十九世纪初期已经使许多地方受到报酬递减规律之害。……汉水流域的垦荒和农业报酬递减加剧,使何柄棣先生得出了一个别有会心的结论:“这一地区及川北部分地区成为嘉庆元年至九年白莲教叛乱的中心,也许并非偶然的巧合。”
历史上,中国没有遇到同期英国那样的较大规模的移民分流的机会。玉米、甘薯的输入使明清时期的中国移民走向了山岭。他们继续向自然伸手,在土里刨食。当十八世纪中国人口急剧增长的时候,朝廷和地方官员都把垦荒和推广种植玉米、甘薯作为缓解人口压力的重要途径。据有关统计资料,十八世纪末,中国养活了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还多。但是中国取得这样的成就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其影响至今犹存。
何先生的著作完成于一九五七年,他的观点没有引起国内学界的注意,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
——摘编自《玉米与明清的移民开发》
材料二 城市化进程伴随着工业化,在19世纪快速进行。英国再次领先一步。……人们渴望住在城市,有多种社会和文化的原因。从历史上看,阻止城市扩张的主要限制还是经济方面的——城市不可能提供足够的生活必需品给这么多的城市人口。随着现代工业的技术进步,不仅这些限制得到了缓和,而且出于对经济的考虑,在某种情况下,甚至还需要城市扩张。在前工业化时代的社会,多数人口,甚至包括非农业人口,都居住在乡村地区。因为比起运输粮食和原材料到工人集中地的费用,运送工业制成品(如纺织品和铁)还要便宜些。然而蒸汽动力和工厂制的引进、焦炭取代木炭成为炼铁工业原料以及运输和通讯上的进步使局势发生了改变。
——(美)隆多·卡梅伦、拉里·尼尔《世界经济简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玉米和甘薯的种植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试评论何柄棣先生关于白莲教叛乱原因的观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中期中英两国移民流向的不同点及其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中外历史上的移民

人口迁徙促进了文化交流与传播,也带来了冲突和文化认同等新问题。

材料一   拓跋鲜卑自走出大兴安岭森林,一直在草原地带活动,而FL逐步向南发展,到达江淮地区……这个帝国从崛兴到衰败,曾一再迁都。一则表现了游牧民族的本性,更重要的是基于政治的需要。

——陈正祥《草原帝国》

材料二   据统计,1800—1920年,是欧洲移民的最高峰,有大约4700万的欧洲人进入美国。1864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移民局,通过了《鼓励移民法》鼓励大量移民来到美国。

——张竣宇《移民版的“我有一个梦想”》

材料三   移民在各方面的贡献可以说是美国强大和继续保持强大的必要前提。但是,移民的问题有时也是非常严重的。例如,复杂的移民使美国的犯罪问题,尤其是集团犯罪问题复杂化。……各国的移民所保持的不仅是不同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持着他们各自的政治见解以及政治偏见,宗教信仰乃至宗教狂热。

——林达著《历史深处的忧虑》


(1)材料一中的“帝国”指的是什么?指出拓跋鲜卑迁徙的原因?
(2)拓跋鲜卑的迁徙带来了什么积极影响?
(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1800-1920年为什么出现大量欧洲人移民美国?
(4)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历史上的移民现象?
2022-05-16更新 | 10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联合国自其成立时就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在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就有800多万战争难民。他们当中有在战争时期被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为了解决劳动力不足而从欧洲各国抓来的劳工,大多数来自罗马尼亚、波兰和巴尔干诸国;有受法西斯迫害的幸存犹太人(主要来自德国、奥地利、波兰、罗马尼亚和捷克等国),大多数是无依无靠的孤儿寡母和老弱病残;还有为躲避战争的人。再有,战后初期东欧和波罗的海沿岸各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后,又有一些政治"难民"流入西方盟国在德国的管辖区。另外,使难民问题更加复杂化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盟国首脑在波茨坦会议上曾决定在战后将捷克、波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等国的1200多万德国族裔迁到德国。因此,战后这些国家出于对德国的仇恨,遂将其境内的德国族裔大批驱逐出境。

——摘编自梁淑英《国际难民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主要的难民类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难民产生的原因。
2022-01-05更新 | 16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持续数十年的长期战乱造成了四川人口的锐减。战乱之中,瘟疫流行,内江瘟疫大作,人皆徙散,数百里无烟。加上饥馑频仍,大早大饥大疫,人自相食,存者万分之一。清初四川人口的锐减,不但造成了四川经济文化惊人的萧条,给四川居民的心理上造成极大的压力,而且对于清政府来说,也是极为不利的。四川历来是天府之国,为全国重要的产粮区,是中央政府赋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区之一,同时四川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历代必争、必守之地。清前期大规模的移民实川运动,揭幕于康熙年间,一直持续到乾隆时期,长达1个世纪。移民入川的人口,据统计,仅以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的四川总人口为基数,直接入川的移民就达100多万人,大大超过了四川的土著人口。

——摘编自赖悦《清代移民与四川经济文化的变迁》

材料二   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宅地法》,规定凡年满21岁的美国公民或宣布愿做美国公民的人,只需交纳10美元手续费就可获得不超过160英亩的土地。在开发西部中,美国首先大力发展铁路,先后修成5条平行的东西大干线和若干南北干线。到1890年,美国已拥有全世界铁路总里程的三分之一,铁路线将全美各州的主要城市乡村联结起来。美国东北部和五大湖地区的征税就高于南部、西部和山地诸州等经济落后地区,为鼓励资本向欠发达地区流动,联邦政府扩大州和地方政府的税收豁免权。联邦政府还实行灵活的金融,援助欠发达地区的资金首先投向教育和培训事业,联邦政府的教育支出主要拨给欠发达地区。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政府加强了对西部开发的管理工作,先后成立了地区再开发署和经济开发署等专门机构,并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法律文件,这些法律使落后地区的援助和开发有了稳定可靠的保障。

——摘编自张深溪《美国开发西部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前期大规模的移民实川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前期大规模移民实体运动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开发西部采取的主要措施。
2022-01-08更新 | 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