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成就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4 题号:18293128
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委(倭)奴国王”金印及印文,此印1784年出土于日本,现藏于日本福冈市博物馆。

——《中国古代历史图谱·秦汉卷》下册

材料二   北京政府外交部在继承清外务部的基础上成立,同时又对临时参议院所制定的各部官制加以改革,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的规制……由于当时各方都深切地认知到外交对中国的重要,所以在北京政府内阁中,外交部居各部之首。陆徵祥首任唐绍仪内阁的外交总长,开启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由职业外交家执掌外交的新时代……北京政府外交部参照西方外交部模式重组,结合实际适时进行官制改革,确定了外交部内部结构与分工,为外交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摘编自易中梅《民初外交部研究(19121916)》

材料三   中国多次公开宣示,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我们在政策上是这样规定的、制度上是这样设计的,在实践中更是一直这样做的。

——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2014328日,柏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中外交往的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京政府外交部成立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策和实践的角度说明新中国是怎样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新中国成立以来,创造了戏剧外交、乒乓外交、熊猫外交等民间外交形式。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做法,增进了国家间的了解,建立起广泛的国际联系。民间外交
A.是冷战形势下的积极外交B.人民民主专政的直接体现
C.践行了全方位外交的理念D.打破了西方对华的经济封锁
2022-01-21更新 | 6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国际交往和国家关系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其外交思维与逻辑主要可划分为革命式外交、参与式外交和引领式外交……这种历史转变不仅映射出对时代主题的研判发生着变化……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段时间内的革命式外交到十八大以来新时代的引领式外交……始终以维护国家利益、捍卫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以及构建稳定有序的和谐世界为目的与宗旨。

——摘编自李博一《百年变局下的中国外交话语:转型与重构》

材料二   国际法是在国际交往中形成的,用以调整国际关系(主要是国家间关系)、有法律约束力的各种原则、规则、制度的总称。1648 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为国际法公认的源头。从那时开始到现在,它已经形成了一个既庞大又具有多样性的法律体系。国际法的主体是国家,但却不同于国内法,缺少国际立法机关、有强制管辖权的法院和集中组织起来的制裁等因素,故其有时能推进人类维护共同利益,有时受制于一些强大的国家而影响很小。

——摘编自刘丰任晓燕《刍议国际法之效力根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革命式外交、参与式外交和引领式外交开展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国际法效力的因素。
2024-02-02更新 | 1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对象首先是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1955年,中国艺术团访问了法国、比利时、荷兰、意大利、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同年7月,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华演出。1956年和1958年,中国艺术团曾经两次访问南美洲的智利、乌拉圭、巴西、阿根廷等国。这一段时间的对外文化交流往往扮演了非常重要的开路先锋和外交先行官的角色。

——摘编自张登德《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材料二   在当今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东亚在世界上崛起,增强了东亚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东亚发展模式的成功,使东亚地区的国家更坚定了对自身文化的信心。这种自信更促进了一种“亚洲意识”的觉醒。1996年首届亚洲儿童权利与传媒会议通过的《马尼拉宣言》指出,亚太地区的大众传媒应尊重和保护亚洲社会的传统文化,向儿童提供富有亚洲特色的节目。

——摘编自关世杰《试论二十一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世界文化交流的趋势。
2023-07-05更新 | 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