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商业的发展 > 明清的商业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0 题号:18414743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与中国

材料一:西班牙在征服美洲之后,在亚洲吕宋(今菲律宾)建立了新的殖民地,为了将菲律宾当地和明朝的优质产品运往美洲和欧洲,西班牙人开始探索一条可从菲律宾返回墨西哥的太平洋航线。1565年,航海家乌尔达内塔从菲律宾起航,开辟了一条西起吕宋马尼拉、东至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的全新航道,这条航道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航线。250多年间,无数中国丝织品运抵美洲市场,用以交换产自西属美洲的白银。银丝贸易不仅是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主要内容,也贯穿其始终。航海技术的革新,中西两国政策上的放松都客观上为银丝贸易提供了条件。16世纪中后期,银丝贸易逐步兴起。

——据全毅《漳州月港与大帆船贸易时代的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等整理

材料二:白银流入对中国的影响。

自大江以南,强半用银。即北地,惟民间贸易,而官帑出纳仍用银。则钱之所行无几耳。

——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47“钱法议”

白银流向中国(作为出口的回报)。……到1600年,这种贸易造成每年大约有20万公斤的白银流入从宁波到广州的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对丝绸的旺盛需求引发土地使用方式的重大变化……(另外)到1700年,大约一半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低处种植桑树、棉花、甘蔗和水稻,高处种植玉米和红薯)。

(岭南的)农民不种棉花而种植甘蔗,用加工制成的蔗糖换取华中和华北的棉花。大部分棉花经过纺织加工再出口到南洋。这样,由于对棉纺织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就推动了甘蔗逐渐取代水稻(占用原有的水田,而种植棉花则需要开垦其他类型的土地)……没有导致(也不需要)另外开垦土地来种植供市场销售的甘蔗,这样就缩减了珠江三角洲及邻近地区的水稻产量,从而增加了市场对稻米的需求。对丝绸的需求增加时,也会出现类似的水稻田被非食品类经济作物挤占的情况。

——【德】贡德·弗兰克著,刘北成译:《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马尼拉大帆船银丝贸易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对明朝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当时的经济政策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为国之急也。

——《管子·八观》

(1)据材料一概括管仲的主张。简要分析这种主张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张廷玉等《明史•舆服志》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推行的经济政策。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广州十三行行商之一)伍秉鉴拥有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如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

——韩德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3)材料三反映清朝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

(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并说明其影响。

2017-04-20更新 | 5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历程,回答相关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特点之一: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特点之二:                                                            
特点之三:                                                            
特点之四: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

材料一   官营手工业中仅少府监(负责宫廷手工作坊)所属织染一署,就包括25个作坊。练染方面包括染青、染绛、染黄、染紫等6个作坊。据《唐六典》记载,经常在少府监役使的“技能工巧”的工匠,达到19850人,还不包括官奴婢和官户在内。长安东、西市有200多行工商业,《朝野佥载》中栽,定州人何明远“资财巨万,家有绫机500张”。


(2)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简述唐代手工业的经营方式的特点。

材料二   粮食生产量的增长及其流通范围的扩大,这是明代中叶以后手工业、商业及其他一切社会生产繁盛的物质基础。……明代中叶以后,中国的工业原料生产与粮食生产分工逐渐明显。出现有些地区专种经济作物,而另一些地区则以粮食生产为主,因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不仅有消费品的交流,也有工业原料的交流。

——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


(3)依据材料二概括明中叶以后商业发展的表现。

材料三   (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要求各级官员“留心劝导”,以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

——《大请会典事例》


(4)根据材料三说明康乾盛世时期的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020-02-11更新 | 5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1:长安市有九,各方二百六十六步,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凡四里为一市。(王莽)遂于长安及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市师(主管五均的官。除负责征收工商税外,还负责掌握市场物价

——《汉书·食货志》

材料2: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材料3: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4:明末清初,商帮中的货币商人先后创办了印局、账局、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创新是明清金融革命的最重要内容,但遗憾的是它们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不仅如此,由于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

(1)根据材料1,概述汉代商业发展的状况。

(2)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3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4)根据材料和所学的知识,中国明清之际的金融创新,为什么“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没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

2018-04-13更新 | 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