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2 题号:1846818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五四运动后的十余年间,中国学术界的国故整理运动影响深远。19232月,张君劢在清华大学发表演讲,提出科学只能创造物质文明,无法解决人生观问题。他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就是西方物欲横流的结果。梁启超是张君劢的支持者,他肯定科学的作用,但不承认科学万能。同年11月,胡适提出中国还不曾享受科学的赐福,因此不必菲薄科学。陈独秀对此问题另辟蹊径,强调只有客观的物质原因可以变动社会,可以解释历史,可以支配人生观,这便是唯物的历史观,并以此为指导区分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1935年,十位教授联合发表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同年,胡适在《充分世界化和全盘西化》一文中把1929年《中国今日的文化冲突》中全盘西化的提法修正为充分世界化

——摘编自关爱和《文化自信与中国现代学术百年》


(1)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学者文化自信增强的表现,并简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项推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学术界对西方文化态度变化的因素,并说明理由。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以个人身份整理文献的伟大实践,否定了“周礼”所规定的“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的规定,首开私人著史之先河。孔子作《春秋》已经意识到史学是由史义、史事、史文三要素构成的。就史义而言,《春秋》之义实为我国史学史上经世史学思想的滥觞,《春秋》通过遣词用句的感情色彩, 寄寓褒贬之义,以达到讨伐乱臣贼子,推行王道的史学目的。

——摘自任怀国《孔子与中国传统史学》

材料二   梁启超曾批评过去的史学“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到了近代,梁启超、章太炎等积极批评传统史学与旧史观,宣扬进化史观,这标志着中国史学由传统类型转为近代类型。近代史学包括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社会、民族各方面历史内容的,视中国历史为世界历史的一个部分。

——摘自金毓黼《中国史学史》

材料三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开始产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以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通过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来探索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1930年出版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直接推动了有关中国社会史论战的全面展开。论战的结果,更多的人接受了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观点。这对国共合作失败后,革命者正确认识中国革命形势、性质,明确革命对象、任务、动力、前途等基本问题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摘自侯云灏《社会问题的凸现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潮的兴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对中国史学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新史学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其兴起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2019-12-21更新 | 7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在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文明成果,“求真理于世界”,努力探索救亡图存之道,中西方文化也不断地冲突碰撞与交流融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在其自身内在规律的驱使下,伴随着殖民扩张,积极向外扩展。而中国文化作为小农经济和专制主义的产物,主要是在中华文化圈中循环与发展。于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被动地向现代文化转变……经过痛苦的选择与艰难的取舍,我们终于逐渐融入现代化浪潮…

——互联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背景。

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所提出的学术“觉悟”、政治“觉悟”、伦理“觉悟”三个阶段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及其实践活动有哪些?

材料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3)材料三中“俄国人的路”指的是什么?“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会选择走这条道路?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思想潮流的演变呈现出了怎样的趋势?
2020-11-24更新 | 6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历史一一选修4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随着巴黎和会的召开和五四运动的掀起,中国人民对西方民主主义的热情正在消退,而马克思主义和各种社会主义思想,却挟着十月革命胜利的声威,在神州大地上高歌猛进。陈独秀过去信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宣传个人的自由和解放,现在认识到没有阶级的解放,个人的解放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首先要求阶级的解放。过去他热衷于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如今他说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也不过“少数人得着幸福,多数人仍在被压在少数人势力底下,得不着自由与幸福”;“主张实际的多数幸福,只有社会主义的政治”。他还说“我们相信世界上的军国主义(帝国主义)和金力主义(资本主义)已经造成了无穷的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了。”并明确拥护无产阶级专政。这表明陈独秀已开始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即马克思主义者。

——《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陈独秀思想的重大变化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思想变化的原因

2018-03-27更新 | 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