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 隋唐的统一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08 题号:18498514
中国运河历史悠久,恃运河以为命脉。

材料一 中国人很早就学会了开凿运河,以沟通原来不连通的水道。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各国出于经济或军事的目的,已开凿地方性运河。

开建时间

名称

沟通水系

备注

春秋

楚庄王时期

江汉运河

连接长江和汉水

有记载中国最早的运河工程

吴王夫差时期

邗沟

连接长江与淮河

中国大运河最早开凿的河道

战国

魏惠王时期

鸿沟

将黄、淮及其支流和其他独立水系联系

形成黄淮平原上的水道网,即鸿沟系统。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秦始皇统一北方六国后,把目光投向岭南地区。因为秦朝的疆域以南,还有很多盛产翡翠、犀角的宝地,并没有纳入版图。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令主帅屠雎率领50万大军,兵分五路出征岭南地区,对南方百越部落进行征服战争,史称秦戍五岭。但是,素来战无不胜的秦军,这场仗打得十分艰难,数十万秦军一时进退两难。公元前218年,史禄修建了一条人工运河,至公元前214年,终于凿渠成功。

——计亚男《来自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十六届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报道》

材料三 大业元年(605年)三月,杨广征发百余万人开通济渠,以沟通黄河与淮河。同时又发淮南十余万百姓开挖邗沟,以沟通长江与淮河。大业四年(608年),又令百余万男女百姓开永济渠。大业六年(610年),隋炀帝又下令开江南河,沟通长江与钱塘江之间的水上交通。仅仅六年时间,由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组成的大运河就全部完工。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全长两千多里,连接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个文明,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推断中国运河的主要沟通方向,从经济和军事的角度,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开凿运河的主要目的。
(2)写出材料二中人工运河的名称及其连接的两大水系。根据材料二,概括这条人工运河开凿成功对“秦戍五岭”所起到的作用。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运用唯物史观,评价隋朝大运河。
2023·浙江温州·二模 查看更多[5]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问题探究

隋朝国力雄厚,财政充裕。杜佑《通典·食货典》记载说:

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赐赉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

609年至610年,隋炀帝为夸耀国家富强,在洛阳举行盛大的表演大会。

《资治通鉴》卷181记载:帝以诸蕃酋长毕集洛阳……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达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万……整饰店肆,檐宇如一,盛设帷帐,珍货充积,人物华盛,卖菜者亦藉以龙须席。胡客或过酒食店,悉令邀延就坐,醉饱而散,不取其直,绐(dài)之曰:“中国丰饶,酒食例不取直!”胡客皆惊叹。

其黠者颇觉之,见以缯(zēng)帛缠树,曰:“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市人惭不能答。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灭亡的原因与其他朝代有何不同。
2021-10-09更新 | 12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冼夫人是梁、陈、隋时期岭南俚族首领,其参与平定侯景、欧阳纥、王仲宣等叛乱。冼夫人率部归顺隋朝后,请命设置崖州,使海南在遥领500多年后重新归属中央朝廷。《隋书》记载,冼夫人在父母家时,就常劝亲族为善。隋仁寿元年,番州总管赵贪虐百姓,引起俚僚人民反叛逃亡。冼夫人上书控告赵讷,并提出安抚百姓之策,情文帝采纳了她的意见,惩处了赵讷,并委派冼夫人招抚叛亡的各族百姓,叛亡的各族百姓都重新归附朝廷,岭南重获安定。粤西罗州刺史冯融听说冼夫人很有见识和才华,于是为儿子高凉太守冯宝提亲。冼夫人作为俚人首领,排除了两家之间民族不同、文化各异、政治经济相殊的障碍,同意嫁给冯宝,对于其后的汉俚通婚,民族融合影响深远。南朝时期俚人社会“法”的概念十分淡薄,争强斗胜、恃强凌弱是常有之事。冼夫人明确要求但人“使从民礼”,不得违犯。她还与冯宝一起断案,俚族首领犯法,也决不姑息,岭南社会秩序日渐和谐。冼夫人先后被多位君王敕封,被尊称为岭南“圣母”。《隋书》评价说:“至于明识远图,贞心峻节,志不可夺,唯义所在,考之图史,亦何世而无哉!”

——摘编自李润等《冼夫人信仰的精神内涵及价值功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冼夫人受到后人尊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冼夫人的历史功绩。
2022-07-15更新 | 5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南北统一,再建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加强了封建国家对人力物力的控制。隋炀帝即位后,开通了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的大运河。一方面,开运河是为了巩固隋封建政权的需要,通过运河直达江淮,从而加强了洛阳与江南地区的联系,以进一步控制江南。另一方面,江南地区“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优,覆衣天下”。关中和河洛地区的物资不足以供应隋中央政府的需要,须转运南方的物资。运河开通后,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5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工程之一。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沐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李敬方《汴河直进船》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朝大运河开通的原因。
(2)大运河开通后,后人对此褒贬不一。根据材料二归纳三位诗人的不同观点。
2023-11-13更新 | 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