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3 题号:18537197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为了削弱丞相的权力,加强自己的权力,就重用身边的人员,于是尚书令一职日益重要。尚书令原是少府的属官,为皇帝管章奏文书。此时,大臣们的章奏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先送尚书台。汉武帝又选用一些出身卑微而有才能的士人为郎,加以侍中、给侍中、常侍等头衔,允许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令共议军国大事,组成“中朝”。原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为“外朝”。……“中朝”是皇帝身边的御用工具。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汉武帝于元鼎四年(113)将铸币权从各郡国收归中央政府,使中央政府对五铢进行统一铸造和发行。於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

——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进行中央机构改革的措施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统一货币的举措,这一举措有何政治意义?
(3)材料三中董仲舒的主张是什么?这一主张对儒学的地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以制度为重要内容的政治文明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

——《汉书》卷八十三

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又在丞相府内设置丞相司直,“掌佐丞相举不法”。征和四年(前89年),又设置司隶校尉一职,掌察京师百官和近畿七郡。

——《汉书·武帝纪》

材料二   

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列举汉朝中央监察制度的主要内容

(2)材料二中图一图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各是什么?图二反映的制度的推行有何意义?

(3))明清时代是中国封建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代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

2018-11-08更新 | 3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历史中的制度演进

材料一   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书中说,春秋时期贵族认为刑律越秘密越好,这样才有利于贵族随意处置老百姓。①郑国的子产于公元前536年“铸刑鼎”——把惩治犯罪的刑律铸在金属鼎上让老百姓知道犯了法会得到什么样的处罚②这个做法遭到了很多贵族反对③子产此举开启了中国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春秋时期,宗法贵族减弱了气势,新的地主阶层兴起,各利益集团、社会阶层以及经济条件都在发生变化。④“铸刑鼎”这一重大改革措施符合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摘编自马立诚《子产铸刑鼎》

材料二   封泥是一种官印的印迹,古代常用于缄封简牍等往来文书,以防这些文书中途被私自拆看,其主要流行于秦汉时期。20世纪90年代,西安北郊先后出土秦代封泥3000多枚,成为了解秦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文献记载中的官职被发现的封泥
丞相左丞相印、右丞相印
太尉/
御史大夫/
太仆车府、中车府丞、上家马丞、下家马丞、骑马丞印、中厩马府、宫厩、右厩丞印……
……
郡守四川太守
郡尉河间尉印
县丞美阳丞印、咸阳丞印、新蔡丞印、安邑丞印、蓝田丞印、长平丞印、平城丞印……

材料三   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先帝(武帝)哀边人之久患……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县官(政府)鼓铸铁器……民用钝弊,割草不痛……盐铁贾(价)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耨(除草),土耰(碎土农具)淡食……故百姓疾苦之。

——摘编自《盐铁论》

材料四   (汉高祖)认为秦亡的原因之一是不分封子弟,孤立无援,故而又重新分封了自己的若干兄弟子侄为同姓王。……诸侯王在自己王国内拥有较大权力,可自行任命大部分官员并征收赋税,大者地跨数郡,其总地盘超出汉朝廷直辖郡县。汉武帝用主父偃之策,于元朔二年(前127年)颁布“推恩令”,允许并鼓励诸侯王“推私恩”将王国土地再行分封给子弟为列侯。此举没有像削藩那样招致反抗,效果异曲同工,“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此后,汉武帝又颁行“左官律”“附益法”,前者规定王国官员为“左官”,地位低于朝廷官员,以示歧视;后者限制士人与诸侯王交往。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材料中属于历史史实的序号是哪些,属于历史解释的序号是哪些。结合所学,简要指出春秋时期“铸刑鼎”所反映的政治变化。
(2)阅读材料,写出封泥这种类型的史料在了解秦朝政治制度中所起的作用。结合所学说明材料中所体现的秦政治内容及影响。
(3)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政策的其影响。
(4)依据材料四,指出汉初中央政府面临的威胁并简述汉武帝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2021-11-22更新 | 17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大一统”是汉武帝国家观的核心,其继位之初就提出要效法尧舜,实现“教通四海”“海外肃慎”。汉武帝在位54年,最终实现了“四个统一”,即军事统一、政治统一、思想统一、经济统一,推动西汉王朝开始进入了全盛时期,对后世也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历史影响。

——摘编自徐平华《汉武帝“大一统”的国家观及其当代价值》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实现“四个统一”而采取的主要措施并概括这些措施的历史作用。
2023-10-06更新 | 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