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00 题号:18675034
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前后,督理台湾军务的沈葆桢向清廷提出了在台湾“联外交、储人才、储利器、通信息”的方略,得到清廷采纳。随后,台湾相继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矿企业、第一条铁路、第一条电信线路、第一所新式学校等,成为中国各省中技术近代化建设和发展成就较突出的地区之一。19世纪中后期台湾近代化建设(     
A.是日本不断觊觎台湾的产物B.表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D.为日后的行政区划改革奠定了基础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1】如表所示为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的争论。对该争论解读正确的是(     
人物主张
李鸿章、薛福成等“自古边塞之防,所备不过一隅,所患不过一国。今则西人于数万里重洋之外,飙至中华……为豆古所未有,恃其诈力,要挟多端”“况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复,则心腹之大患愈棘”
李宗義、丁宝桢等“夫外患莫大于俄夷,莫急于东北”“但修我陆战之备,不必争利海中也”
左宗棠、郭嵩焘等“窃维时事之宜筹,谟谋之宜定者,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A.诸方列强对华控制力存在强弱B.传统观点与近代外交思想并存
C.湘系和淮系官僚集团开始崛起D.边疆危机强化了清廷忧患意识
2024-05-31更新 | 18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2】1894年11月,孙中山在兴中会章程中指出:“近之辱国丧师,剪藩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膺!……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孙中山的这些言论反映了(     
A.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B.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革命取代改良成为当时的新潮流D.革命派组建政党的时机成熟
2024-05-10更新 | 8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3】新疆建省(1884年)后陆续在哈密、吐鲁番、和田等地成立蚕桑局,指导蚕桑生产。到清末,新疆年产丝由过去的30万斤增加到70万斤,且每年有50万斤被英俄商人贩卖出国。此现象表明
A.新疆地区小农经济崩溃B.当地政府重视经济开发
C.新疆沦为英俄的殖民地D.新疆的工业化进程加速
2021-05-21更新 | 29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