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4 题号:18704493
人口迁移为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既有游牧民族的迁徙,也存在着农耕民族因多种原因进行的迁徙。大概从公元200年到500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摘编自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二   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隔绝状态的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在欧洲人“发现新大陆”后的100年间,印第安人数量减少了90%—95%,最先被殖民的加勒比海一些岛屿上的印第安人甚至难觅踪影……大约从16世纪开始,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在此后的三四百年间……上千万黑人奴隶为殖民者在美洲的种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在此期间,很多欧洲人因为各种原因远涉重洋,来到美洲,使白人数量大大增加。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以3—6世纪的中国为例,论证“既有游牧民族的迁徙,也存在着农耕民族因多种原因进行的迁徙”,并回答亚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试举两例“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在文字方面的成就,并回答人口迁移对美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人口流动与社会变迁】

材料一社会流动无疑包括纵向流动和横向流动两部分。明朝人江盈科对纵向流动总结了一条变化规律,其向上的流动规律:贫穷之家温饱之家文墨之家簪缨之家富贵之家;其向下的流动规律:富贵之家歌舞之家鬻贷之家贫穷之家……明代社会的横向流动,首先体现在人口的分化和等级制度的解体上。自明代中期以后,农村人口开始分化……传统“四民”中的农,由于“不乐其生”的原因,开始寻求两条新的出路:富者趋末经商,贫者货产僦(租赁)庸。其次,人口的横向流动,广泛的移民层的存在,则是明代社会横向流动的另一标志。

——摘编自陈宝良《明代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

材料二明代社会的主体是农民,人口分布的主要部门是农业,输出人口的地方是农村,人口流动的趋势是逐步由农业向非农业领域转移,由农村向城镇转移。晚明农村人口流动,不仅有力推动农、工、商生产发展,而且对于地方基层政权组织及其运作、社会秩序、学校教育、文化建设、消费观念、风俗习惯等等,也有着重要影响,从而促进社会结构变革。

——摘编自万明《晚明社会变迁:问题与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推动明代社会流动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简析晚明农村人口流动的积极影响。
2022-07-11更新 | 6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闯关东”是近现代中国经济史与社会史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民国时期,山东省籍流入东北的人数达1836万多人,其规模之大,“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口移动之一、”读民国时期“闯关东”移民流向变动图,回答问题。

——资料来源:路遇《清代和民国山东移民东北史略》等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闯关东”移民潮出现的原因。
(2)请结合所学知识对“闯关东”移民的影响作简要说明。
2024-04-28更新 | 3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人口数量在世界人口总数中的比例

公元年代世界人口中国人口估计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
最高估计数最低估计数
1
700
1100
1400
1600
1700
1800
3.27亿
2.07亿
3.20亿
3.74亿
5.79亿
6.79亿
11.24亿
1.70亿
   
3.01亿
3.50亿
5.45亿
6.10亿
8.14亿
0.60亿
0.58亿
1.00亿
0.75亿
2.00亿
1.50亿
3.40亿
18.35%—35.29%
27.05%
31.25%—33.22%
20.05%—21.43%
34.54%—36.70%
22.09%—24.59%
30.25%—41.77%

——摘编自葛剑雄《疆域与人口》


(1)根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人口在1400~1800年增长的经济因素。
2021-10-13更新 | 3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