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其他人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69 题号:1876874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李心传(1166——1243),南宋隆州井研(今四川)人。父李舜臣,治《易》颇有心得,以所著《本传》三十三篇为朱熹所称道。受父亲影响,十四五岁时就立下修史之志。然其在科场上不得意,“于是绝不复应举,闭户著书”。其少年的经历与见闻,为其修史提供了条件。而关心天下,辑录文献掌故的他为修史准备了资料。其史学著作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旧闻证误》等。其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高宗一朝史事 ,吸收了《左传》《汉纪》《后汉纪》在编纂学上的优良传统,编年系事,又不为例所限。他在注中引用的材料,有书名可据的,近两百多种。他非常重视材料的考辨,求真去伪,择善而从。后人称其“辨驳详明,根据凿凿”。有学者评论:“其文虽繁而不病其冗,一切是非得失,皆据实铨叙。”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心传编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心传编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所体现出的史学研究方法,并分别予以简要评价。
【知识点】 其他人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字而农,号姜斋,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人。著有《周易外传》《春秋世论》《读通鉴论》等书。他青年时期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王夫之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学术自觉,对中国传统学术思想作出了全面系统的总结,不仅扬弃程朱陆王,批判地总结了宋明理学,而且精研易理,熔铸老庄,旁及佛道,博取新兴质测之学,将朴素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形态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成为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王夫之沿着“即事以穷理”“入德以凝道”“要变以知常”的认识路径,对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矛盾运动进行了“会其参伍,通其错综”的辩证考察,形成了道器合一、理欲合一、义利合一、性命合一、情理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彰显出“坐集千古之智”而又自成一家之言的学术传承性和学术创新性。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王泽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王夫之的主要思想。
2020-08-24更新 | 2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从1948年起南非的白人政权就长期推行种族隔离制度,占人口多数的黑人遭受严重的种族歧视。作为南非黑人中的杰出分子,曼德拉放弃继承其父的酋长地位,于1944年加入非洲人国民大会,走上了领导反种族隔离斗争的道路。1952年他发起“蔑视不公正法”运动,跑遍全国各地的城镇和黑人住区,发动群众参加斗争。1960年曼德拉提出了将非暴力斗争转变为武装斗争的建议,组建非国大的武装力量“民族之矛”。1962年8月被捕入狱,1964年4月被判终身监禁。曼德拉入狱后,仍利用各种机会与白人政府周旋、交涉,敦促其放弃种族主义立场。1989年7月,尚在狱中的曼德拉第一次提出了通过和平谈判,政治解决南非问题的思想。1990年2月获释出狱后,曼德拉广泛宣传种族和解立场,争取白人民众对政治解决进程的支持。同时大声疾呼并力促黑人消弥纷争、加强团结。

由于在废除种族隔离制度、促进种族和解斗争中的突出贡献,曼德拉于1991年、1993年先后被授予联合国“博瓦尼争取和平奖”和“诺贝尔和平奖”。1994年5月9日,在南非首次多种族大选后当选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

——摘编自黄昭宇《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纳尔逊•曼德拉》

(1)根据材料,概括曼德拉身上体现的精神品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曼德拉反种族隔离斗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2018-04-22更新 | 5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隆庆元年(1567年),因镇守官员腐败无能,致使九边重镇蓟镇屡次遭受蒙古部落的袭抚和劫掠,严重威胁京师安全,朝廷任命戚继光为蓟镇总兵。戚继光赴任后,把“卫国保民”的思想教育放在训练的首位,以军队是保护人民的思想来教育士兵,使士兵懂得“卫国保民”的义务和责任戚继光要求军官在训练时,从实战出发,改进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士兵操练必须如临阵一般,不能具形式。与此同时,戚继光也注重战术的开发。他创立了车营,注重车,马、步兵的混合训练,提高军队的合成水平后勤保障能力,使蓟镇战力成为九边之冠。鉴于明军长期以来军纪废弛,有战斗时出工不出力,战后侵害百姓的劣迹,戚继光在训练中坚持把纪律训练与战术紧密结合起来。将纪律训练融于训练之中,大大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平时能够做到军纪严明,今行禁止,战时“兵虽百万,指呼如一人”。在戚继光镇守下,蒙古首领们多年不敢袭扰蓟镇,边境出现了长期的和平局面。

——摘编自李鹏青《论戚继光的军事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戚继光军事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戚继光军事改革的作用。
2022-05-21更新 | 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