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成就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9 题号:18820714
【谈一谈】

材料   1964年法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73年乔治·蓬皮杜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商定,研究发展经济关系的现实可能性,以及在技术、工业等方面加强交流的问题。1975年邓小平访问法国,两国决定成立经济贸易混合委员会,商定两国外长不定期地就重大国际问题进行磋商。1984年两国政府签署了相互鼓励和保护投资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双方还就合作建造大亚湾核电站和电讯合作项目达成原则协议。1987年中法签订了经济技术合作财政议定书。根据议定书,法国政府在1987年向中国提供总额为6.4亿法郎的混合贷款。

——摘编自唐雅素《浅谈中法建交对中国之影响》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60—80年代中法关系的特点及其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朕(朱元璋)君临天下,抚治华夷,一视同仁,无间彼此。推古圣帝明王之道,以合乎天地之心……远邦异域,成使各得其所;闻风向化者,争先恐后也!”

——《明史·外国志(吉里)》

“其王知我中国宝船到彼,遣部领赍衣服等物人马千数迎接……,又差人赍礼象马迎接……金拄杖二人,接引如前礼。其王恭礼拜迎诏敕,叩谢加额,开读赏赐。”

——费信:《星槎胜览》


(1)据材料一,概括明初对外政策的特点和影响。

材料二   大国崛起的核心是文明的崛起。一部人类文明史证明了这样一条规律:谁创造了领先世界的文明,谁就可能成为世界强国。历史深层的运动,决定着哪些国家有条件实现“崛起”。这“历史深层的运动”,便是文明的运动。

——李洪峰《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2)请结合英国政治、经济方面的史实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材料三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曾派使团来到中国,希望通过增设口岸、调整税额、租借土地等手段,开辟中国市场。可中国皇帝的回复是:“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无有。”英国使团无功而返。


(3)根据史实分析这一结果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四   100多年屈辱外交的历史,使中国在1949年后形成了自尊心态。这种自尊心态有两种表现,第一种表现为过分自尊,对国与国交往中出现的一些冲突、矛盾和摩擦,不能冷静面对,往往作出超出需要的强烈反应。第二种表现为自强不息和奋斗精神。

——叶自成《中国成为世界强国后需要怎样的国家心态》


(4)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体现了哪种心态?请用相关内容说明。
2020-07-20更新 | 4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外交的新篇章,中国外交进入了一个独立自主的新阶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大事简表   

时间外交大事概况
19491950与苏联、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
19501951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以及瑞典、丹麦、瑞士、芬兰等8国建交
19531956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等9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
1971中国融入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19722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
19729日本等18个国家与中国建交
1976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量增加到111个*

*注:截至2022年,联合国共有193个会员国、2个观察员国。

——整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网

材料二   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围绕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的主线,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推进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拓展全球发展格局,改革全球治理体系。中国外交秉承大国担当,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摘编自赵可金《坚持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表中①②两个时期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方针政策,并简述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和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着眼点和中国方案。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新中国外交战略发展的特点。
2023-07-15更新 | 5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2019年1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互致贺信,热烈祝贺两国建交40周年。中美关系历尽风雨,曲折前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摘编自谢益显主编《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   当基辛格在中国执行第二次波罗行动(秘密访华)时,联合国大会正就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成员国的问题进行表决。…早在(1971年)8,我们就已公开撤回我们对审议这个问题的反对态度,并且表示我们支持“两个中国”的想法…不过我早在春天就了解到,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经无可挽回的瓦解了。

——尼克松《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三   周恩来与尼克松握手(19722月)(如图)



(1)材料一中“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这个突出特点
是什么?新中国在“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后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方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经无可挽回的瓦解”的原因。
(3)材料三中周恩来与尼克松总统能够“握手”的原因有哪些?
(4)结合上述材料,概括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指出导致中美关系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2021-06-24更新 | 1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