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题型:论述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3 题号:188454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大流之本身就是我们"人,正因中国文化传统看重此本身,所以到今天,中国历史传统仍还没有断。商亡有周;周亡有秦汉;秦汉亡了有唐宋;有元明清以至现在。历史命脉显然只靠"人,从中国历史上看,不论治、乱、兴、亡,不断地有一批批人永远在维持着这"道,这便是中国历史精神。所谓"道,即是"文化,即是文化中有价值意义者……由此推去,到人皆可以为尧舜,到各自身修而家齐、国治而天下平。乃以"天下平,与"世界大同,为道之极限。道在,故历史文化可以不断有再兴与复盛。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史精神》


根据材料,围绕"中国文化的价值"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2-23高二下·湖南·期中 查看更多[7]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期人物或学派治国思想
西周周公天命不常、敬从天命、怀保小民、明德慎罚
秦朝秦始皇尊君重法、尚武恃刑、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汉初黄老之学无为而治、德刑相济、罚不患薄、约法省刑
西汉中期汉武帝德刑兼用、尊贤任能
唐代唐太宗以民为本、以法为治、重贤尚能
宋代理学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择任贤俊;君道以立志为本;以仁义为先,不以功利为急
功利学派本于财用、义利统一、注重事功、以利与人
提取材料中的若干信息,提出一个有关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3-09-12更新 | 39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80年代张岱年系统地研究和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他认为:“能促进民族发展的那许多精神”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就是民族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能够得到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它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比较广泛的影响,二是能够激励人们前进,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他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上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二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求自己具有奋发有为、图强不止的精神:另一方面,对待朋友、对待外界要有宽容、爱物的精神。

——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3-07-04更新 | 31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养生思想的演变

养生思想发展概况时期
先秦殷商时期多将疾病归咎于天谴神罚,举行各种祭祀活动祈求健康、平安。春秋战国养生思想百花齐放,如孔子提出只有“仁”才能长寿;老庄以为欲望过大会损寿,主张清静养神;荀子抨击养生依靠天命的思想,提出运动可使人健康。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炼丹术、神仙术盛行。董仲舒用阴阳五行与天人学说构筑养生之道。王充认为体质、寿命与先天遗传和后天调摄有关。葛洪将养生分为“内修”与“外养”。
隋唐至宋元佛家“坐禅”等修身思想有一定受众。养生思想系统化发展,如主张养生要以婚孕、婴儿、童壮、表老诸阶段的不同特点为依据。注重道德修养的养生观逐渐成,为特色。
明、清涌现了大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养生读物。养生强调“动”,如明末清初颜元批判道学家“静以养性”的观点,主张“一身动则一身强,天下动则天下强”。

——据刘雨《中西方养生思想对比研究》等


从表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与古代养生思想相关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1-03-15更新 | 2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