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3 题号:1888569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法德同时发生才能取得胜利。这是因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形成了统一市场,把全球各国人民尤其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彼此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冲突尚未剧烈化,它们会联合起来共同镇压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6年)

材料二 1883年)3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使人感觉到。……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思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材料三 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观点,并分析其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评价。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马克思主义“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的原因。
【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

——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三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两者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南方谈话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

——《列宁选集》第四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讲话的基本思想并指出其意义。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列宁和邓小平对马克思、恩格斯的主张有何类似的发展与突破?
2024-04-04更新 | 2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材料一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暴露,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诞生,下图为相关代表人物的主张。

圣西门:实业制度,人人都要劳动,社会经济按照计划发展,不再存在生产无政府状态。希望国王和资产者帮助无产阶级建立理想的社会制度。
傅立叶:建立和谐社会——法郎吉,提出资本家和工人都入社、财产都入股,收益按劳动、资本、才能分配。希望借助富人的慈善心和统治者的明智来改造社会。
欧文: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单位和消费单位。希望欧美各国政府保护穷人的利益,改造社会。

材料二   《共产党宣言》最初出版时,只有4章内容。马克思和恩格斯历经40多年,又为《共产党宣言》写了7篇序言。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与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能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1848年版)

◆时间已经过了25年了,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让我现在再重新写,我们会发现有一些观点已经过时了,还有一些论断没有特殊的意义。但我们阐述的基本原理,不管25年来情况发生多么大的变化,整体上来讲还是正确的。

——1872年版《共产党宣言》序言

(1)“空想社会主义”是由“空想”和“社会主义”构成的一个复合概念,根据材料对以上两个要素进行合理解释。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克思主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024-05-01更新 | 2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只是提出无产阶级将用暴力去推翻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还未讲到如何对待旧国家机器的问题。在总结1848年六月革命的教训中则提出了“打碎”的思想。通过1848年革命的实践,马克思恩格斯看到,农民在大陆所有国家中还占着人口的多数,并且短时间也不会成为少数,所有争夺统治权的阶级的成功与否,都取决于农民的态度。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1848年革命的经验教训时,提出了工农联盟的思想,……并对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形势做出了新估价。

——摘编自丁云本《马克思恩格斯理论的历史发展》

材料二(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开始主导欧洲和全世界的社会主义运动,整个19世纪,社会主义政党发展迅速。政党、工会组织、报纸以及教育团体都在为社会主义事业奔走呼号。

——摘编自【美】本特利、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750年至今)

材料三 在第二国际的影响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向宽广方向发展,已冲出了欧美地区,广泛渗入到拉丁美洲、大洋洲和亚洲。在这些地区,工人开始建立社会主义政党和组织。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国际与中国也发生了联系和交往。梁启超和孙中山还曾赴美英等国访问,考察了解当地的工运情况,开阔了眼界。孙中山从第二国际文献及活动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用社会主义理论充实、完善了他的民主主义思想,并为中国革命争取到了第二国际的宝贵支持。在此期间,社会主义思想开始传入中国,中国的志士仁人和革命家在第二国际的影响下,开始从一个新的高度考虑中国革命的问题。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48年欧洲革命浪潮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特点,分析马克思主义传播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2023-07-03更新 | 10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