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其他人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3 题号:18920147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作为明清易代之际的重要历史人物洪承畴(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清军入关前在松锦战役中失败,被俘降清)一直比较受人关注。自他死后至今的300年间,物议纷然,评价不一。

清朝入关后百余年间       功臣,受到清政府的褒奖

乾隆年间       被钦定为“贰臣”,受到贬抑

民国初期       大体延续乾隆时期的评价

抗日战争时期       被视为“汉奸”,大受挞伐

材料二 1996年,洪承畴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石狮市举行,会议认为“洪承畴作为清朝统治集团的重要谋臣在为满族夺取全国统治权、缓和满汉民族矛盾、完成统一中国大业中的历史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冀震宇《社会变迁、文献解读与洪承畴“贰臣”形象的演变-兼论历史人物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对于洪承畴的评价在不同时期出现差异的原因,
(2)你是否认同材料二中“洪承畴学术研讨会”关于洪承畴的评价?为什么?
【知识点】 其他人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思想家章太炎曾大力研究明史。清末“排满革命”是重要社会思潮,章太炎是最有力的倡导者之一。清人“灭支那而毁历史”,以致“明之遗绪,满洲之秽德,后世不闻”,这显然是章太炎所不能容忍的,所以他要投身明史研究,以保华夏文化之种。而他的明史研究则为他的“排满”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武器,其中最有力的武器就是以“夷夏之辨”为核心的种族光复思想。晚年,章太炎回忆说:“明末满人攘我神州,近三百年,我人今日独能恢复我固有之国土。盖亦以儒者提倡民族主义,已深入人心”。他所谓儒者所倡之民族主义,其实就是“夷夏之辨”。在进行明史研究时,他一方面对明人所代表的华夏“年历冠带”表示推崇,另一方面则着力于将满洲刻画为“夷狄”,渲染其野蛮与残暴。章太炎是“以一个明朝遗民的思想,参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对其明史研究特色的一个极佳注脚。

——摘编自尤学工、余康《论章太炎的明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章太炎明史研究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章太炎明史研究的特点并对其研究进行简要评析。

2018-04-23更新 | 2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辜鸿铭,1857年出生于英属马来西亚华侨家庭,10岁随义父布朗(英国人)到英国留学,先后在英、德、法留学11年,获得文、理、工、哲等多科文凭。留学期间,受热爱自然、歌颂农村,批驳工业文明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们的影响较大。

1885年前往中国,成为张之洞的洋文秘书,同时开始长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反对学习西方文化,指责洋务运动,更反对维新变法,终其一生反对中国欧化。他翻译了许多儒家文化典籍并将其介绍到西方,也翻译英国诗歌并将其介绍到中国。

1916年,主张“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聘请辜鸿铭为英国古典文学教授。辜鸿铭要求学生用英文翻译《四书》《千字文》等,并把英国诗歌分为国风、大小雅,为每个外国作家作品都要找一对等的中国作家作品,在比较中说明中国的文化比西方优秀。面临当时世界局势,他更坚定了中国礼教传统可拯救世界危机的信念。

——摘编自孔庆茂《辜鸿铭评传》


(1)根据材料,分析辜鸿铭热爱中学反对西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学者辜鸿铭。
2022-08-04更新 | 2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曾国藩(1811—1872)字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1853年初办湘军以对抗太平天国革命。1860年任两江总督,并节制苏、浙、皖、赣四省军务。1864年攻陷天京。1865年调任钦差大臣,对捻军作战,战败去职。与李鸿章、左宗棠创办江南制造局、福建马尾船政局等军事工业。著有《曾文正公全集》。

——王岳川主编《一生要读的100位中国名人》

材料二   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身在拂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并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因而知,而勉厩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如斯而已,如斯而已!

——梁启超《曾文正公嘉言钞》序

材料三   有的评论者是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这句话从某一角度,概括了曾国藩的个人作用和影响。

——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二,简要评价曾国藩。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的评价?
2019-05-16更新 | 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