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 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63 题号:18946768
[近现代西方职业教育]

材料一   路易十四时期,重商主义思想萌发,重商思想与教会强权在碰撞中开始法国职业教育世俗化的主进程。在国家的重视下,培养制造业工人被视为当务之急;职业教育、军事教育、工艺和高职院校相继出现。1791年颁布《塔列兰法案》规定,以学区为单位设立中等教育机构,一方面进行普通教育,另一方面教授为生活做准备的职业科目。.1792年孔多赛提出取消宗教课程,除了教授基础知识外,也应学习技能,例如测量土地、农业、手工业等。1880年颁布《关于徒工手工学校和初等补习学校的法律》将徒工手工学校划归国家初等学校,由教育部、商业部共同管辖,管辖方式为财政补助。

——摘编自潘雅《法国职业教育世俗化:历史演进及特点》

材料二   1933-1934年,职业教育工作者与联邦紧急救援署密切合作,为失业工人提供培训机会。同时,联邦紧急救援署聘请了许多失业的职业教师来培训其他工人。在大萧条期间,这些新政救济机构开展的职业教育培训,极大的丰富和补充了学校的职业教育。职业培训课程包括非全日制和夜校课程,保证了学员可以在业余时间参加职业再培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受场地和设施所限,学校内的职业课程偏向理论和学术型课程;而大萧条期的这些职业培训以快速就业获得薪水而开设的,因此针对性更强,甚至有的是边实际工作,边进行培训,可以更快的获得职业所需的技能。

——摘编自李纯童《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推动近代法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近代法国相比罗斯福新政时期职业教育的新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希特勒宣布毁约扩军后,准备重新武装莱茵区,以消除对外扩张的后顾之忧。1936227日,法国众议院批准《法苏互助条约》。希特勒抓住机会,于37日采取行动,下令德军3万余人进驻莱茵非军事区。英国自20年代以来一直推行“扶德抑法”的均势外交,此时仍延续这一政策。1933316日,首相麦克唐纳在裁军会议上提出一项被称为“麦克唐纳方案”的裁军公约草案,要求法、波、意三国各自把陆军从现有水平裁减到20万,允许德国陆军在5年内从10万扩充到20万。法国勉强接受该方案的原则。19331014日,德国政府致电裁军会议主席,决定退出裁军会议。1019日,德国又宣布退出国际联盟。19351月,萨尔区根据《凡尔赛条约》的规定举行公民投票,结果归属德国。同年3月,希特勒大受鼓舞,决定趁机迈出毁约扩军的第二步。航空部长宣布德国已经重建空军。316日德国颁布《国防法),宣布国防军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和平时期拥有12个军36个师,共约50万人。此举使得德国扩军备战公开化和合法化。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德国扩军备战呈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后德国敢于破坏凡尔赛体系的原因。
2022-04-07更新 | 11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8918日,英法领导人在伦敦举行会谈,法国总理达拉第指出:“德国的真正目的是肢解捷克斯洛伐克并且向东方进军,罗马尼亚是下一个目标,结果是德国很快成为欧洲的主宰,并过身来对付法国和英国”。张伯伦在15日与希特勒的会谈中,已经得到了希特勒关于这将是德国最后一个领土要求的保证,张伯伦同意做出了某种让步,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把苏台德人占人口半数以上的所有领土割让给德国,英国同意参与“一项使新的捷克斯洛伐克边界不受无端侵犯的国际保证”。然而,事实证明希特勒只是一个言而无信的人,他提出了更过分的领土要求。

法国人极力主张勇敢地面对独裁者,而英国人——他们既怀疑法国的军事实力,又对本国实力不抱幻想——则倾向于进一步安抚德国避免战争。并且英方获悉“苏联现有的三十个步兵师及大批机械骑兵部队、坦克部队和空军部队在西线做好了干涉的准备”……在法国国内,政府由于受到反战团体的攻击以及军方失败主义情绪的影响也产生了动摇。……当接到希特勒前去慕尼黑参加会议的邀请之后,英法两国都松了一口气,他们为自己又一次避免爆发战争所做的努力感到欣慰。

——摘编自于婧《二战前英法在绥靖战略上的分歧与合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法在苏台德地区问题上的分歧,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法对待苏台德地区问题的结果及其影响。
2023-03-26更新 | 25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开国之后,朱元璋以天下共主的身份,通过朝贡关系,建构了天下秩序。在朝贡体系之中,周边各国向作为“华夏中心”的中国称臣,每隔一段时期前来朝贡,而中国则给予册封和赏赐。明代形成了包括厚往薄来、勘合印信、朝贡文书、朝贡贸易、朝贡定期等的一套稳定的朝贡制度,在明中期之前,形成中国周边相对稳定的秩序……朝贡关系的核心在于确认和重申政治认同,附带发生商品贸易,但这附带发生的贸易,才是各国来华的目的所在。明人张瀚《松窗梦语》将互市分为“西北互市”与“东南互市”两种,如明人郑晓所云:“盖东夷有马市,西夷有茶市,江南海夷有市舶。”

——摘编自袁灿兴《朝贡、战争与贸易—大航海时代的明朝》

材料二   各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危机策略

时间国家应对策略内容
1929意大利修改进口关税法提高汽车关税
1930美国颁布《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提高国内商品价格,美元实际贬值达到41%
1931法国修改本国关税法对一切货物征收关税,规定进口限额
1931英国颁布《非常进口法》授权贸易委员会征收高达100%的关税
1931日本调整本国关税向世界市场倾销其纺织品

——摘编整理自许国林、刘宇《从恶性竞争到协调合作: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危机策略之变》

材料三   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独自解决。各国应该坚持人类优先的理念,而不应把一己之利凌驾于人类利益之上。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举措,共同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实、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共同把经济全球化动力搞得越大越好、阻力搞得越小越好。

——摘编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朝贡体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贡体系在明朝发展到高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国家应对危机的共同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归纳新时代中国开展外交活动的基本理念,并列举两例体现该理念的外交活动。
2024-02-21更新 | 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