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48 题号:1895134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法国作为创始国加入北约,但是北约都是英、美来做决策,法国在北约很多提议都被拒绝。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不仅是军事失利,更是心理重创。戴高乐评判政策大体是以是否有助于恢复法国尊严作为依据,他认为法国在历史上是辉煌的,如今也不能被其他国家所左右。1960年,法国原子弹试爆成功,试爆后法国拒绝加入北约防空一体化。1966年,戴高乐正式宣布,法国将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体系,并要求所有北约基地撤离法国。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北约成员越来越多。这时候法国重归北约利大于弊,而且法国核大国的地位明显提升。2009年,法国正式重返北约。

——《20世纪的欧洲》等

材料二       196310月,戴高乐总统授权前总理富尔携带他的一封亲笔信前来中国。富尔说,如果中国愿意同法国谈判建交,法国将不管别的国家的意见,独立自主地作出决定。周总理强调了中法之间的共同点,认为两国建交的时机已经成熟。1964年,法国成为西方大国中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对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是又一次沉重的打击。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网资料《中法建交》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退出以及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体系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法两国在外交上的共同点以及建交的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岳麓版必修一教材

材料二1983年1月,中曾根作为内阁总理大臣在国会上发表施政演说时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问题,……在财源分配上腾出力量,加强对外援助,以发挥日本对争取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作用,确立日本在国际事务中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

——丹尼斯·T·雅斯托莫《战略援助与日本外交》

材料三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与西欧的关系。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以什么方式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能采取该手段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的力量”除了以上材料提到的力量之外还有哪些?

(4)综合以上材料,“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并指出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2016-12-12更新 | 28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乡村人口向市镇流动,逐渐形成城镇。以苏州府所属吴江县为例其境内市镇人口越来越多,市镇数量也越来越多,相对的村落越来越小,乡村经济逐渐衰落。通过各大城镇的商人活动,其市场范围扩大及于全国。据上海地方志载:“闽广人于二三月载霜糖而来,买花衣以归,楼船千百”。这对于地域观念的融消与社会群体意识的产生,实具有相当的重要性。

——赵冈《明清市镇发展综论》

材料二   20世纪20、30年代,卢作孚将北碚建设成为了全国闻名的现代化城镇,开创了“北碚模式”。他在借鉴南通经验、青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嘉陵江区域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建设的北川铁路、文笔坨电厂等生产事业,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聚集,为北碚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他极为重视市民素养的培育,“让民众自己起来解决公共的问题”,发动民众修建了北泉公园、平民公园等设施,改善了人居环境,北碚的成功实验推动了周边乡镇公共事业的兴办。卢作孚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在地方建设中的作用,中国西部科学院的成立使得当时中国科学社的众多学术精英着手“帮助四川做几件事”,这也是抗战后大量科研机构迁至北碚的发端。

——潘洵《卢作孚与中国近代乡村现代化的“北碚现象”

材料三   新中国历史上将城市人口转移到农村,较大规模的有三次。第一次是1960年,农业不堪重负,不得不下放城市劳动力6000多万。第二次发生在“文化大革命”中,城市1600万知识青年到农村上山下乡插队。第三次发生在1988年,中国当时经历的是一有6400万劳动力转入乡镇企业就业,即所谓“离土不离乡”。

——彭有祥《论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时代演进》

材料四   1956—1973年是日本城市发展的黄金时期,期间美国对日投资与援助达到49.6亿美元,为日本城市经济的起飞创造了条件。日本政府为促进城市化发展,在工业用地、交通设施等方面,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金融支持和帮助。同时为使农户有时间在城市从事非农产业,日本政府设法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程度,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加强了城镇、城乡间联系,为实现城乡一体化提供了可能。

——高强《日本与美国城市化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特点,并分析这一时期市镇发展对社会经济和社会意识产生了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北碚模式”的内涵,并指出“北碚模式”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非城镇化的工业化”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和第三次人口转移的政策因素。

(4)根据材料四,概括日本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2018-11-02更新 | 14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比例图



(1)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19世纪中期、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中后期,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20世纪中期,世界能源结构的变化对中东地区政局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l(人教版)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法德在能源争夺方面矛盾演变的历程及最终结果的影响。
2020-05-12更新 | 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