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20 题号:1896260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罗亦农,1902年出生于湖南省。1919年夏,离开家到上海“边工边读”,通过《新青年》《劳动界》等进步杂志,阅读了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和介绍新思想的书籍,并认识了陈独秀等人。1921年由上海共产党组织选派到培养干部的政治学校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1925年归国后,参与领导了省港大罢工等不同形式的工人罢工200多次。192610月至19273月,上海工人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第三次武装起义时,罗亦农与赵世炎、周恩来率领工人武装推翻了北洋军阀在上海的统治,成立了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这是大革命时中国工人运动的一大壮举。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党的“八七会议”上,罗亦农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会后,主持制定了详细的“鄂南暴动计划”,燃起了工农武装暴动的烈火。同年,又负责起草了《党务问题》的报告,并与瞿秋白一起拟写了《党纲草案》。1928年最终因叛徒出卖英勇就义,时年26岁。

——摘编自李良明《中国工运英烈传——罗亦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亦农从事革命事业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亦农对革命事业的贡献。
2023·江西赣州·二模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玄之争“科玄之争”缘于19232月学者张君动在清华大学作的《人生观》讲演。他认为,人生观为主观的、综合的,起于直觉,体现自由意志与个性;而科学为客观的、分析的,重因果规律与事物的共性,故科学于人生观无能为力,解决人生观问题唯赖玄学。同年4月,丁文江在《努力》上发表《科学与玄学——评张君劢的“人生观”》,力斥其非。其后,胡适、陈独秀等人均参与论争。

张君动极力推崇中国古代宋明理学,指出在人欲横流之际,“诚欲求发聋振聩之药,惟在新宋学之复活”“若夫心为实在之说,则赖宋明理学家而其说大昌,真可谓其功不在禹下者焉”。

胡适主张“拿科学作人生观的基础”,“殊不知,我们若不先明白科学应用到人生观上去时发生的结果,我们如何能悬空评判科学能不能解决人生观呢?”“在那个自然主义的宇宙里,天行是有常度的,物变是有自然法则的,因果大法支配着他——人——的一切生活,生存竞争的惨剧鞭策着他的一切行为

——这个两手动物的自由真是有限的了"。

陈独秀在《科学与人生观序》中,对张君劢提出的包括“大家族主义与小家族主义”等在内的九项所谓科学无法解释的人生观,逐一作了说明。其中,针对财产公有私有制度一项,他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的经济基础不同着手,依次说明矗立其上的人们财产观念的演进。

——摘编自李直轩《文化系统的结构分化与要素整合——种解读“科玄之争”的新视角》


(1)“科玄之争”主要是由哪些因素引发的?
(2)“科玄之争”的兴起体现了当时社会思潮的哪些特点?
2023-10-07更新 | 13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时代与报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现有

材料   据现在材料统计,五四运动时期,全国新创办报刊1000种左右,选取部分有刊存的主要刊物如下表。

刊名主持刊行年月出版地点宗旨(倾向)
《新青年》陈独秀1915上海
北京
宣传新思想
《晨报副刊》梁启超等(进步党)1916.8.15北京思想解放社会改造
《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毛泽东等(新民学会)1918.4.18湖南研究新思想寻求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道路与方法
《南开日刊》南开大学1919.5.26天津鼓吹同胞之爱国心,唤起同胞之敌忾
《建设》孙中山1919.8上海研究革命理论和建设新中国方案
《解放与改造》张东荪等1919.9北京抵制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平民教育》平民教育社1919.10.10北京研究宣传及实施平民教育
《少年世界》少年中国学会南京分会1920.1.1南京实际调查和应用科学之研究
《醒农》醒农社1920.5.1北京促农民之觉悟
《劳动者》广州共产主义小组1920.10.3广州启发工人觉悟、促进团结、推动工运发展
《共产党》李大钊1920.11上海介绍国际共运、列宁学说、共产党知识

(1)阅读上述材料,概括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报刊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报刊的时代意义。
2023-11-19更新 | 5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杯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日军侵华暴行,没能摧毁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所以爱国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抗日烽火在各地燃烧。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民族,唤起了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新的民族觉醒。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沈祖炜《抗日战争与中国的民族主义》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社会背景。
(2)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是如何促进民族主义发展的?
2021-11-18更新 | 18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