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走向整体的世界 > 全球航路的开辟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55 题号:18989233
人类从文明诞生以后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从没中断过,相互的交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634年到公元750年,阿拉伯人建立起一个西起比利牛斯山脉,东至中国边境的帝国。阿拉伯的地域扩张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进入了繁荣时期。阿拉伯本来就处于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帝国建立后的经济繁荣又使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商业贸易频繁交往的同时,科学文化的交流也大大加强了。阿拉伯的统治者对异族文化的宽容态度促成了中世纪阿拉伯科学的进步。……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摘编自纳忠《阿拉伯通史》,彭树智《阿拉伯国家史》等

材料二


材料三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德]马克思、[德]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帝国统治范围的特点,并简要说明阿拉伯帝国能够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新航路开辟的主要标志并概括开辟的主要条件。
(3)根据材料三,概括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的历史条件,请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述这一世界的状态,并指出最终形成的时间和具体表现。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通往美洲和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新的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扩大,而且规模愈来愈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通往美洲和印度的航路它们分别是由谁发现的?
(2)有人说:“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2020-04-21更新 | 19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固素迅速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材料二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三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此后不到30年的时间里,英国修建了近万千米的铁路,把各个主要城市连接起来。

——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3》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是指什么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对欧洲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是通过什么手段实现的?
(3)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机车的动力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并联系生活实际,分析铁路的发展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2020-04-04更新 | 6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经济的发展与演变

材料一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瓦斯科·达·伽马的这些航海壮举,是自农业在几千年前被缓慢发明以来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葡萄牙人的航行,将世界上两个充满活力和财富,却没有通航的地区连接起来。西班牙的航行,则让两个曾有人居住,但远隔万里且互不知晓的世界发生了接触。

——【澳】杰弗里·布莱内《世界简史》


材料二   19世纪末以来,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方法是其对现代能源(即煤、石油、天然气和水力、电力而不是木材)的消耗,因为这既表示一个国家利用各种无生命能源的技术能力,也表示了其经济发展速度。

18901913年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相当于百万吨煤)

年份
国家
1890190019101913
英国145171185195
德国71112158187
法国3647.95562.5
奥匈帝国19.7294049.4
俄国10.9304154
意大利4.559.611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主要通过运用预算政策刺激需求,实现了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的经济目标。70年代,出现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各国政府纷纷调整经济政策,其共同点是加强市场调节,缩小政府作用。

——摘编自李景治、林苏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依据材料一和上图,分别写出“葡萄牙人的航行”和“西班牙的航行”路线所对应的图中序号。分析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行给世界和欧洲带来的影响。
(2)根据上述表格,概括欧洲各主要国家能源消耗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结合所学分析调整的原因。
2022-08-02更新 | 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