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27 题号:19086031
【经济政策与工业革命】

材料一   英国重商主义对经济的许多干预行为,或是国家与市场共谋的结果。一系列促进国内外贸易的措施,使英国商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以伦敦为中心的国内统一市场体系,海外市场不断向外扩展。以国家为后盾的商业扩张,推动了工业的发展和农业的增长,市场的庞大需求成为技术变革特别是机器发明的动因。积极推进海外探险和殖民活动,建立特许贸易公司,开拓世界市场,垄断对外贸易。不惜发动商业战争,向当时垄断大洋和殖民贸易的西班牙、荷兰及其竞争对手法国发起挑战,成功崛起。

——摘编自李新宽《对英国重商主义国家干预体系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后期,德国实行了以“新重商主义”而出名的大规模国家干预政策,为德国迅速发展成为现代垄断资本主义大国创造了条件。在内政和外交上促进企业家的经济活动,便成了国家的指导方针。如果说随着邮电和铁路的国有化,国家本身也发生了变化,并且扩大了国家自身在德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占的重要位置,那随着社会立法、严格的保护关税立法和出口奖励制度等的继续实行,国家就为德国经济繁荣创造了重要的基本条件。德国政府进一步担负起工业和社会福利的责任,并且确实比同时代的其他国家做得更为成功。

——摘编自仇海燕《论近代德国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1)根据材料一,概述英国重商主义与工业革命的联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新重商主义”的特点及作用。
2023·湖北武汉·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7]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上率先进入近代化过程的国家非英国莫属。1516世纪伴随着西欧的文艺复兴运动和新航路的开辟,海洋成为通向世界的海洋,东西半球开始互相连接,漫长的全球一体化肇始于斯。16世纪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切断了英国与罗马教廷的从属关系,60年代传入的清教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追求财富、谋利的愿望,促进了经济发展与资本的积累,为社会的定势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砝码。17世纪中期,政治领域的大变动凸显,矗立数百年的封建制度轰然倒塌。新生产力的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登上政治前台,分享政治权力,参与国家管理。18世纪六七十年代,场看不见硝烟的经济革命在英国开端。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初步建立了以纺织、冶金、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业为支柱的全新的国民经济体系,工业压倒农业,农业国成为工业国。这一根本变化奠定了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的物质基础,近代化初步实现。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材料二   中国人对近代化的追求,到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迈出了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这次运动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并模仿资本主义的生产模式开办新式企业。继洋务运动之后而兴起的近代化运动是戊戌维新运动。这次运动提出了“兴民权”、“开制度局”、“君民共主”的政治主张。1912年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化历程进入了新阶段,虽然辛亥革命并未真正实现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的,但是它使中国在资本主义化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1915年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使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此后,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更使中国的近代化产生了新的模式,开始了社会主义模式与资本主义模式交替,并逐渐取代资本主义模式的过程。

-----摘编自虞和平《试论中国近代化的概念涵义》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化的基本历程并分析英国率先步入近代化的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英国近代化历程相比中国近代化的不同之处及不同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化”这一重要历史概念做出科学解释。
2022-03-08更新 | 37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生产力的发展及生产关系变革推动了历史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及欧洲的工业化即“欧洲奇迹";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这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西欧胜出。伦敦附近有大片露出地表的煤层市区内对煤需求量极大并有一批从事马达、蒸汽机等机器改良的工匠对发展煤业极有助益。

——摘编自【美】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代替了过去的工场手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等,由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的复杂,因此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作为超大规模企业的垄断组织出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发生工业革命是“历史的偶然”吗?请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说明两次工业革命使生产的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
(3)依据材料二、三、概括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2024-05-05更新 | 4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为一种历史叙事模式,“西方中心论”把西方文明说成唯一正确的文明,把西方历史等同于世界史,未能呈现世界历史的完整性以及文明的多元性、等价性。长期以来,受“西方中心论”的影响,我们教科书的编写内容跳不出以西方为中心,多数研究项目也跳不出西方话语体系,知识结构多取自西方历史书,由此而导致错误的历史认知不胫而走。要破除“西方中心论”,构建中国自己的世界史理论体系,关键在于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形成”的理论,这个理论强调:“世界历史”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历史的过程中形成的;形成的机制一方面是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方式不断完善,另一方面是各地、各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不断扩大,最终打破了彼此间的壁垒。这就意味着:人类社会既是从低级向高级的演进过程,也是从分散到整体的融合结果。

——摘编自钱乘旦《新世界史纲要》

依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4-20更新 | 8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