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南亚、 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9 题号:191556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佛教到12世纪末,也就是穆斯林土耳其人到达之时,它仅存在于少数几个地方,并处于没落状态。这一伟大的宗教运动从其诞生地反常地消失的一个原因是,它未能为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危机做好准备,未能为出生、结婚、去世和俗人生活中其他一些关键性的转变提供种种仪式。对比之下,婆罗门则准备好自己的种种礼仪。这一事实保证他们尽管遭到改革者们的攻击却仍能生存下去。此外,更重要的是,婆罗门自己也从事改革。他们在富于哲理性的经典《奥义书》中,提出了他们自己的通向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玛雅人创造了美洲大陆上最古老的文明……他们独自发展了表意文字,用字母或符号作为表达思想的传统符号。为了计算时间、预言未来和为献祭及主要的丧葬事宜推算吉日,他们还研究了天体的运动。由经过专门训练的祭司搜集的天文学知识非常广泛,与当时欧洲的天文学知识不相上下。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也许是整个地区的气候发生了不利于玛雅农业的骤变,杂草疯长,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丛林日益向城市逼近,像沙漠吞噬绿洲一样,毁坏了玛雅人生存的基础;或者是疫病流行,导致人口锐减,损伤了文化的元气,也逼迫幸存者尽快逃离危险的故园;再或者是外部的威胁,如墨西哥中部居民侵犯,致使玛雅人逃难而去,听任自己繁荣的城市中心倾颓;甚至可能直接由入侵者捣毁了玛雅宗教建筑,发生“犁庭扫穴”的大灾变。

——摘编自林大雄《玛雅的智慧》


(1)材料一反映出佛教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提及的玛雅文明的主要成就。
(3)据材料三,分析玛雅文明消失的可能原因。
22-23高二下·湖南常德·期中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已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唐宋时期深厚的诗词文学积淀、美学内涵和思想特质为其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了丰富资源。“已而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诸国酋长,亦遣子弟请入国学。于是国学之内,八千余人,国学之盛,近古未有”(摘自《唐会要·卷三五》)。在唐宋频繁的国际交流中,外国人对诗词的学习、交流以及诗词的国际传播成为重要内容,诗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也成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主要媒介,发挥独特的美学作用和人文魅力。

——摘编自欧阳骞《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研究》

材料二   马克思曾有一段非常著名的话:“你们赞美大自然令人赏心悦目的千姿百态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散发出和紫罗兰一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每个国家的文化都是不可代替的,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中华文化传播的特点。
(2)指出材料二中马克思的话体现的文化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
2024-05-04更新 | 1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犍陀罗处于古印度西北地区,是南亚与中亚、西亚连接的枢纽。这里曾经是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之后成为亚历山大帝国的殖民地,后来又被纳入孔雀王朝的版图。这里文化交流频繁、思想意识相对多元,希腊古典艺术与印度佛教文化融合,形成了犍陀罗佛像艺术。艺术家模仿希腊雕塑创作了大量佛像作品,早期佛像一般身穿希腊式的拔袍,袒露右肩,面部则带有明显的欧洲人特征。犍陀罗艺术传入中国北方地区后,经过南北朝时期的模仿和不断融汇,演化出新的视觉形式。

——摘编自徐晶《汉传佛像雕塑的艺术风格研究》等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犍陀罗艺术的形成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犍陀罗佛像艺术传入中原的路径及其变化。
2023-07-08更新 | 8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中印两国有上千年文明交流史,友好合作始终是主流。中印实现各自民族复兴,将对亚洲乃至世界产生重大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朝鲜有许多使用汉字的诗人,他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如:上国羁栖久,多惭万里人。那堪颜氏巷,得接孟家邻。守道惟稽古,交情岂惮贫.他乡少知己,莫厌访君频。

——9世纪朝鲜人崔致远《长安旅舍与于慎微长官接邻》

材料二   佛教及婆罗门教的政治理想及宗教美术,给东南亚各小国带来了国王的神圣化、阶层秩序观念、行政法典、梵文以及技术高超的建筑、雕刻和音乐等等,这对君主统治的正统化以及整合和发展他们的国家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日本学者和田久

材料三   中印两国立于世界东方,天造地设,互为邻国,文化往来源远流长。从文字记载看,历两千余年而不衰,成为人类文明交流史上的典范。但两国的文化交流到底有多悠久,始自何时,至今没有定论。

——摘编自姜景奎《中印文化交流刍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华文化对朝鲜的影响。
(2)结合所学,概述古代印度文化在东南亚传播的两个阶段。并根据材料二分析古代印度文化对东南亚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印文化交流的史实。
2024-05-07更新 | 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