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2 题号:1925239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土地革命时期)我们的经济政策的原则,是进行一切可能的和必须的经济方面的建设,集中经济力量供给战争,同时极力改良民众的生活……农业生产是我们经济建设工作的第一位,它不但需要解决最重要的粮食问题,而且需要解决衣服、砂糖、纸张等项日常用品即棉、麻、蔗、竹等的供给问题。

                                                                    毛泽东《我们的经济政策》,《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材料二   1939年6月,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号召:“用自己动手的办法解决吃饭、穿衣、住屋、用品问题之全部或一部,克服解决困难,以利抗日战争。”在边区大生产运动中,八路军三五九旅开垦南泥湾最为典型,全体官兵经过两年奋战,创造了“陕北的好江南”。

                                                                                   ——据陈骊珠《延安精神与大生产运动》等


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这两个历史时期根据地经济政策的相同特点,从中体现了哪些宝贵的革命精神(写出精神内涵)?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复制品)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

南湖的红船上闭幕。“红船精神”在这里孕育。

材料二
材料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红船精神”的内涵。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井冈山会师给中国革命带来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会议的指导思想和重大意义。
2023-12-13更新 | 7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的新气象

《新青年》(月刊)新潮社全国教育联合会要求政府正式提倡白话文
《每周评论》(周刊)国民社教育部训令国文教学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新潮》(月刊)平民演讲团教育部下令废除所有文言文教科书
《国民》(月刊)少年中国学会1918—1919年制定了汉语“注音符号”
《少年中国》(月刊)工读互助团1920--1921年白话文被公认为“国语”

——改编自(美)周策纵《五四运动史: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

材料二共产党的成功依靠党的积极分子的一致性,他们一定要在理智上深深相信党的路线的智瑟。路线的正确性一定要用理论原则和实际行动来证明。这件事的完成是逐渐创造了一套在西方通常称为“毛主义”的概念,在中国则比较谦虚称为“毛泽东思想”。它代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化,就是把它的普遍原则用之于中国的特定情况。

——摘编自[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阅读材料二,归纳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呈现的“新气象”,并结合所学,简析这些“新气象”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20—40年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具体表现。
2023-12-26更新 | 5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将节俭视为必修美德,《尚书·君陈》曰:“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左传·宣公十二年》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隋朝王通在《关郎》中也提到“不勤不俭,无以为人上也”,历代先贤都将能否做到节俭视为个人乃至国家成败的大事。而古代社会生产水平低下,人们的认识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因而主要从道德伦理、国泰民安方面来阐释节俭,将其作为修身之本、治国之策。

——摘编自徐姣《中国传统节俭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材料二   193226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通令,要求各级政府“立即实行节俭运动”,在以后的两年里,临时中央政府通过颁布法令等措施指导苏区各地开展节俭运动。苏区党中央局为减少办公费开支,规定了节约措施,许多领导同志发表公开信,倡议响应节俭号召。19331215日,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等人联名签署《关于惩处贪污浪费行为》,对因玩忽职守而浪费公款者,处以不同程度处罚。1933年,《红色中华》等报刊也在节俭运动中发挥了宣传作用。1934年,中央政府粮食部部长陈潭秋强调:“节省运动的开展,要依靠于广大的群众积极性的发扬。”

——摘编自石绍庆《厉行节俭的苏区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节俭观念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央苏区厉行节俭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2021-07-17更新 | 8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