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生活 > 古代的商业贸易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9 题号:19275836
商路连接东西方世界,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向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后岁余,骞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张骞列传》

材料二 中国古代商贸往来通道涉及疆土内外,这些通道,有用商品特征命名的丝路、茶路、皮货路、药材路等;有用线路地理特征命名的草原路、沙溪路、海洋路等;还有以交通工具命名的骆驼之路、马队之路、船队之路等。中央政府与周边民族和域外各国以进贡和回赐为特征的以物易物的朝贡贸易,唐宋明各朝各代的茶马互市,延续古今的盐业专卖政策,大运河漕运等长途贩运等,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商贸历史文化遗产。

——摘编自王如芹《中国商路》

材料三 1500—1750年欧洲商队路线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凿空”带来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商路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500—1750年世界商贸发展的主要原因,从商品的角度分析这一时期世界贸易出现的新变化。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②宋朝自成立之初,就鼓励对外贸易,尤其是海外贸易。……载着中国商人航行在南海上的中国船只,取代了南亚和西南亚的商船。……开封是个更加商业化的城市,主宰居民生活的是昼夜开放的市场,而不是宫廷和政府机构。多层房屋矗立街头,并无墙环绕,这些房屋多用于出租。

③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记录了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材料二   明朝时期,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有了很多的进步。商业资本也十分活跃,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商人和商人集团,在当时较著名的由徽商、江右商、闽商、粤商等,全国各地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许多商贸中心和新兴城镇。明中叶以后,“朝野率皆用银”,白银得到广泛使用。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上述材料印证了宋朝商业变革的哪些史实。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朝时期商业领域出现的新现象。
(3)根据宋明的商业变革,分析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影响。
2023-11-20更新 | 9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时期,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海上贸易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向,形成了交广和楚扬南北两线等多条海道,港口有广州、泉州、扬州、明州(今宁波)、潮州和楚州(今淮安)等……亚洲、非洲和欧洲等地皆有中国货物流通,进口货物有丁香、硫磺、琉璃瓶、铜、银等数十种,出口货物以丝、瓷、漆器等为主,中国铜钱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通用货币。

——摘编自沈光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等

材料二   1511年,葡萄牙攻占马六甲后,中国海外商船不能直接同苏门答腊西北部的亚齐进行贸易。明末,葡萄牙以澳门为据点,从事中国、日本、印度(果阿)和欧洲之间的贸易。1740年,荷兰殖民者在巴达维亚屠杀大量经商的华人,对此闽浙总督向皇帝上奏称“噶喇吧番目戕害”的汉人是咎由自取。中国海上贸易日益受阻,茶叶和瓷器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商帮受到西方商人的打压。

——摘编自骆邵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

(1)据材料一,概括唐宋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面临挑战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以唐宋和明清为例,说明对外贸易对于国家发展的作用。
2024-01-25更新 | 25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嘉祐年间(1056-1063),由于主管官吏对园户的茶叶压级压价收购,政府将全国茶的专卖改为通商法:茶商园户交易,按质论价,也可讨价还价。《宋史》记载,专卖时平均每年从茶利得到财政收入109.41万贯,改行通商法后平均每年得117.75万贯。

——摘编自屠振林《我国古代茶叶专卖政策和茶税征收办法》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随着一些新兴产茶国的崛起,我国在世界茶叶市场中的份额日趋减少。面对这一颓势,《时务报》等报纸大量登载国外茶业商务和茶业改良文章,清政府派员出国考察茶业。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清政府颁布《公司法》等,迎来了一个引进制茶机器、兴办茶叶公司的小高潮。从清末到民初,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减免茶税的条文。但我国业茶者多为分散经营,无力采用机器生产,晚清政府国库亏空,无暇过多顾及经济发展,地方政府无视减税条文。1919年,英国为了确保印度茶叶的销路,拟对华茶征收特别税,使华茶市场雪上加霜,但北洋政府无力与英国交涉。最终,华茶外销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

——摘编自马蕾《1900-1920年中国社会挽救华茶的努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茶叶管理制度的变化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到民国初为挽救华茶所做的努力并进行评价。
2024-01-24更新 | 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