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 斯大林模式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4 题号:19327486
苏联的科研成果虽然不少,但近1/3的科研课题毫无使用价值,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中有40%则因种种原因而被长期搁置。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这说明苏联科研体制(     
A.与国外的合作交流密切B.创造了大量的科技成果
C.缺乏创新机制和推动力D.苏联的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知识点】 斯大林模式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苏联工业化初期,斯大林格勒、哈尔科夫、车里雅宾斯克的三三个拖拉机厂和高尔基、莫斯科两个汽车制造厂都是用外国技术和设备建立起来的;十六个黑色冶金企业在“一五”计划的四年内进口的设备达一亿五千四百万金卢布。这一做法
A.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与创新
B.影响了苏联经济的独立发展
C.承认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
D.有利于工业化的起步与推进
2018-04-24更新 | 15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1953 年,苏共中央认为,农业长期落后的原因,主要是违反了“物质利益原则”,提出应改革现行的农产品收购制度,提高农民的福利等。这一改革有助于(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B.突破计划经济体制
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D.走农业集体化道路
2022-06-27更新 | 10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政府忽视农民的物质利益,限制城乡间的商品货币关系,用超经济的手段从农民身上拿走很多,使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这段评价适用于
A.新中国初期的土改运动
B.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农业措施
C.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D.罗斯福新政的农业调整政策
2018-06-01更新 | 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