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两次鸦片战争 >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鸦片战争背景)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43 题号:194978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在印度输往中国的货物中,棉花退居次要位置,鸦片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重要的东西。鸦片在中国有很好的销路,保证了英国有足够的白银购买中国茶叶,而中国由茶叶所得外汇又全部流进了印度以购买鸦片。正好这一时期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进口棉花,印度棉花于是大量运至英国。英国—印度—中国三角贸易最清晰简洁的路线图是:英国将印度的鸦片出口到中国,英国从中国进口差压到本国,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到印度。这个路线图的要点是,每个环节都由英国人控制。
       英国—印度—中国之间的三角贸易在近代国际贸易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在这个三角贸易中,英国居于主导地位,因为三角贸易的形成完全是英国人操纵的结果,是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中国应该是居于中心地位,因为其中两种关键商品茶叶和鸦片皆与中国有关;印度则只不过是英国人手中利用的工具而已。

——摘编自仲伟民《茶叶和鸦片在早期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观察19世纪中国危机的一个视角》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英国—印度—中国三角贸易。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19世纪初,围绕“如何解释中国,英国人该如何和中国人做生意”这一问题,英帝国国内日益分化成两大利益集团。

派别主要观点
“垄断贸易派”1.在中华帝国各种生活必需品乃至奢侈用品应有尽有,外国商品想在中国大力开拓市场是不可能的。商人们应该更多的从中国进口,而非出口2.中国人在很早以前就达到很高的文明程度,所以他们一直不觉得对外交往有什么必要。这是一种孤立排外的文化。3.清朝的法律和政府体制有其内在合理性。4.在处理与清朝的关系时,最好方法不是挑战或无视其法律的权威,而是“对他们的制度和规定表现出应有的尊重,并以和善的方式与中国政府交流。”
“自由贸易派”1.十三行不怎么热衷进口西方商品,不代表中国市场对西方商品完全不感兴趣,因为在正式贸易以外,还存在大量的走私贸易。2.中国人实际上是和英国人一样喜欢经商。3.清朝政府恐惧汉族人与外国交流,妨碍清朝人与进一步接受西方产品的就是清朝官方的法令和制度。
4.从历史上来看,沙皇俄国打通与清朝之间的贸易大门,靠的是展示武力而后谈判。所以要促使清朝改变贸易政策,最好的办法是强硬手段。
结合材料及所学相关知识,指出19世纪英帝国两大利益集团对华观点的本质,并评析这两种观点。
2023-08-04更新 | 13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舰队突破虎门要塞,沿着珠江北上的时候,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他们以冷漠的、十分平静的神情观看自己的朝廷与外夷的战事, 好似在观看一场表演,当挂青龙黄旗的官船被击沉、清军纷纷跳水时,两岸居民竟然发出象看马戏看到精彩处的嘘嘘声。英军统帅巴夏里目击此景,十分疑惑不解。然后问其买办何以至此,买办曰:国不知有民,民就不知有国!

——牟世安《鸦片战争》

材料二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三 《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民众对这场战争的态度,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一态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对国人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华民族觉醒为论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018-09-11更新 | 10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人们从不同角度认识这场战争,对其战败的原因和影响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

材料二   至于鸦片一案,则为清运告终之萌芽。盖是役也,为中国科学落后之实验,为中国无世界知识之实验,为满洲勋贵无一成才之实验。

——孟森《清代史》

材料三   马克思曾对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进行了这样的评价,他说:“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是破坏性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70页)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
(2)材料二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马克思对英国在印度殖民扩张的影响得出了“双重使命”的结论。请结合马克思的言论,谈谈你对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的认识并说明理由。
2021-01-08更新 | 1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