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7 题号:19515814
墨子认为秩序混乱的根源在于人的自爱与自利,因此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以解决社会纷争。商鞅却认为“兼爱”不是人性的真实情况,实际的人性是“生则计利,死则虑名”,因此,商鞅主张以利己的人性为基础对国家进行治理。这表明当时(       
A.墨家继承发展了儒家思想B.法家对人性的把握更准确
C.研究人性以提出治理方案D.人性研究促进了社会稳定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儒家大同思想使很多乐善好施的仁者以“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精神致力于济贫弱的社会慈善活动。《周礼》《礼记》中关于古代礼仪的记载,也成为后世慈善活动的理论源泉。其价值主要是(     
A.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B.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
C.利于完善儒家伦理价值体系D.文人更注重品德修养
2023-05-02更新 | 8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瓦当是古代建筑材料之一。如图中旋曲纹瓦当是秦朝最具特色的瓦当之一。有学者认为旋曲纹是代表水流的漩涡,与当时统治者主张“水德”有关。其主要依据是秦朝(     
   
A.宣扬君权至上B.确立五行学说为统治思想
C.实行严刑峻法D.注重政权正统地位的认同
2023-11-30更新 | 8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据史载,《诗经》中的《国风》是劳动人民创造的,《雅》《颂》应是出自贵族之手,但后来三者被汇集成册,成为主要供上层阶级学习、唱诵的作品,所谓“不学诗、无以言”;汉代乐府诗歌成就最高的《孔雀东南飞》,却是无名氏的作品。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文学发展体现社会价值观变化
B.文学作品的大众特色日益鲜明
C.文学作品折射社会阶层的分化
D.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界限模糊
2019-01-04更新 | 22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