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辛亥革命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题型:论述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0 题号:1956178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毛泽东在1942年的《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提出:“对历史进行分期,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旨在揭示历史过程中不同时期或阶段之间质的差别。说到革命的准备,一九二一年开始的第一个阶段,实际上是由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准备的……所以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恐怕要有前面这部分的材料说明共产党的前身。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

——摘编自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果说,洋务运动侧重于物质文明的构建;戊戌变法侧重于精神文明的构建;那么,立宪运动和辛亥革命所侧重的便是制度文明的构建。国人对西方近代政体的早期理解主要在三个方面:国会制度、宪法体系、责任内阁,统而言之,就是宪政思想。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中国近代对西方宪政思想的引介并不是一揽子进行的,而是在内容上有先后,在时间上不同步。

——摘编自袁行霖等《中华文明史》


根据材料,围绕“中国近代对西方宪政思想的引介”,自拟论题,并结合具体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2-02-21更新 | 77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明中叶至清末,中西文明有两次大规模的接触和交流,特别是后一次的接触,引发和加速了中华文明由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型……后一次的中西文明相遇是从19世纪中叶开始的……随着西方列强军事、经济、政治方面的扩张,西方的器物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等各层面的文明都逐步传入我国,并与我国传统文明发生激烈的冲撞和交流。

——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论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逶辑清晰。)
2022-12-07更新 | 209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上表为19世纪四五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部分)。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20-06-03更新 | 1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