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0 题号:1958080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亚太地区的国际格局中,尽管欧洲列强仍然处于主宰地位。但是美国和日本已经从不同的方面开始挑战欧洲列强的支配地位,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以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创举形成了对列强主宰亚太地区国际关系格局的第一次重要否定。亚太地区国际格局的多极化进程从此起步。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强起与发展引人瞩目。这种变化、首先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方面。

材料二   当日本将战争扩大到全球之时,当美英等国被迫抵抗日本的侵略扩张之时,也正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以持久战拖住大量日军的巨大作用。日本安建立“大东亚新狭序”也最终破产,取而代之的是中国在这场战争中成长为一个政治大国,并直接参与了战后国际新秩序的重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预示着亚太地区的国际格局乃至世界的格局将出现断的变化,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徐蓝《试论20世纪亚太地区因际格局的演变》


(1)根担材料一,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太地区“国际格局多极化”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太地区国际新秩序的重构”的理解。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避免未来的毁灭性冲突的过程中,巴黎的外交官们制造了国际联盟,它的主要任务是维持世界和平。作为保护全球和平的工具,它依赖于联合安全。……然而,联合安全的基本前提——所有大国参加——一直没有实现,原因是有些大国不属于这个联盟。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在1949—1990年间,世界贸易量的增长是有史以来最快的……让我们想一想还有多少领域没有放开。农业根本没有进入关贸总协定的谈判日程……保险、银行业等根本就不在开放之列……多种纤维协定是一套限制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制度。关贸总协定的强制执行权之弱成了笑柄。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应运而生。

——据《全球化、增长与贫困》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国联“维持世界和平”的尝试,试从政治体制角度分析美国没有参加国联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世界贸易组织应运而生”的背景,结合所学指出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2020-07-10更新 | 10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两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都出现新变化,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欧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这是在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经历了一百年的大国均势和欧洲协调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全面战争。关于战后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及由其确立的凡尔赛体系,有人评论道:“1919年的和平条约与1815年时的截然不同。《维也纳条约》曾组织起一个欧洲君主的社会,它承认同样的正统和平衡原则(即传统均势外交思维)。与之相反,《凡尔赛条约》建立了一个分成战胜国与战败国的欧洲。大国并不讨论一个各自都接受的共同秩序,而战胜国把某种欧洲秩序强加于战败国。”法国要防范德国再次威胁到其自身的安全;英国企图以德国来牵制法国。美国试图以民族自决权原则和一个全球性组织的方式来取代均势外交。

——摘编自宋新宁《探寻和平之路:欧洲一体化的历史渊源》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国际格局的真正转折点。新的国际格局的基石,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由反法西斯大同盟“三巨头”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确立的雅尔塔体系;其外在表现,则是美苏之间在战后逐渐形成的“冷战”态势。

——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以美、苏为首的两极对峙局势被打破,世界格局呈现了多维发展趋势。无论从国际经济、国际政治来看还是就国际军事、大国关系而言,未来世界在很长时间内将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多元世界,不管昔日的大国是否愿意接受这个现实,也不论发展中国家能否承受这个机缘,多极世界已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同时把世界推向了和平的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摘编自陈晓翔《浅析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材料四   中国领导人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多次提出,国际形势发生了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复杂的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近年来针对21世纪的新特点、新趋势,高瞻远瞩地提出把合作共高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多次提出要确立断的全球观,加强全球治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理念对人们认识人类文明的走向无疑是有重大启示意义的。

——摘编自李景治、林甦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凡尔赛体系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格局的变化,并概括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后国际格局发展的新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对世界的影响。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1世纪以来中国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表现。
2023-07-16更新 | 8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7年1月26日,日本外相召见英国驻日大使,说:“帝国政府就帝国具有最大利害关系的山东省及现在占领中的赤道以北德国诸岛向敌国政府提出请求时,期待英国政府支持,希望英国政府现在予以保证。”

材料二   1917年2月14日,英国外交大臣正式复函日本:“对于在和会之际日本提出德国在山东省的诸权利和德国在赤道以北诸岛屿的要求时希望得到支持和保证.英国政府在此表示欣然应诺之意。”同时“英国政府要求日本政府在和会召开时,也以同样的精神欢迎英国对德国在赤道以南诸岛屿的要求。”

材料三   1921年8月11日,美国向英、法、意、日、中五国发出正式邀请。邀请书的第—部分写道:巨额军费开支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以至侵害了“社会之安定、正义之保持、和平之确定”。目前有关各国会同讨论裁减军备的时机已到,而首先应讨论限制海军军备问题。邀请书的第二部分指出,须有要求和平的意愿并消除国家间误会,裁减军备才有成功的可能,因而在对太平洋及远东有关问题的讨论中应该遵循尊重友谊、去除争端的原则。英、法、意、中等国当即表示同意。


请回答:
(1)材料一与二中日本和英国保证相互支持,依据的是双方怎样的关系?从双方互相保证的内容看,它们参加“一战”的目的如何?材料二中的“和会”后来对山东问题作出了怎样的规定?在中国引发了哪个重要事件?
(2)材料三中,美国发起的这次会议的名称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3)美国在1921年的这次会议上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成果从本质上体现了这一地区列强矛盾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4)1921年的这次会议上中国的得失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中国是这次会议的最大受害国,有人认为这次会议是中国国际地位有所回升的表现。你支持哪个观点?用史实证明你的观点。
2020-02-05更新 | 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