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辛亥革命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4 题号:1967100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皇帝有权颁布法律,发交议案,召集及解散议会,设官制禄,黜陟百司,编订军制,统帅陆海军,宣战媾和及订立条约,宣告戒严,爵赏恩赦,总揽司法权及在紧急情况下发布代法律之诏令。并且“用人之权”,“国交之事”,“一切军事”,不付议院议决,皇帝皆可独专。另外,又以附则形式规定,臣民有纳税、当兵、遵守法律的义务。在法律范围内,享有言论、著作、出版、集会、结社、担任公职等权利和自由。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材料三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封建王朝专制统治覆灭的大局已定。新旧政权更迭之际,中国政治生活中出现了一定的权力真空。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进一步以法律形式规定了人们结社组党、参与政治事务的自由和权利。加之浓烈民族民主氛围的刺激,社会各阶层成员,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及知识阶层成员积极行动起来,创立政党,进行政治活动,试图以此夺取或控制政权,直接干预国家政治利益的分配。

——摘编自于小英《政治道路选择与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确立》


(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的局限性。
(2)依据材料二,说一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如何体现民主。
(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出现的背景。根据所学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主要目的和历史地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秋瑾之死与晚清社会舆论

材料   1907715日,秋瑾在没有确供、没有实据的情况下,被清政府以试图谋反的罪名杀害。媒体纷纷报道,社会舆论对涉嫌参与制造“秋案冤狱”的涉案人及晚清官场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口诛笔伐。浙江山阴县令——李钟岳负疚自尽。

报刊名称创始人报道内容
《申报》安纳斯特.美查(莢)等秋瑾女士被人指为徐锡麟党羽,遂被拿获,立予斩决。闻者莫不僳傈。若革命木见实行,罪名木凶(见)宣布,而遣以“秋风秋雨"等七字定谳,则是官吏蔑视法律,鱼肉我同胞也。
《时报》狄楚青(康有子)秋瑾女士平时持论谓:女子当有学问,求自立,不当仰给男子,今新少年动日革命,吾谓革命当自家庭始,所谓男女平权是也。绍兴残杀之惨剧,起于贵福,成于张抚。..草营民命,肆无忌惮。呜呼,立宪国之人命乃更贱于专制国耶?
《神州日报》于佑任.等革命党呜呼!预备立宪之声,宜传一载余矣,其自欺欺人,圃尽人知之,然草菅人命,正所以自揭其真相。秋瑾等革命党人“谋立共和政体,分配土地,使国民亲爱自由平等”。贵福虽愚, .谅不至于一已之私见,遭满洲之灭亡。
(1)概括20世纪初各报刊对秋瑾之死的不同看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关于秋瑾之死的社会舆论进行阐释。
2024-02-01更新 | 3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三)中外历史上的革命

1. 上述四则材料分别涉及的革命名称是什么?
2. 比较上述四次革命的异同。
3.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近代以来的革命?
2019-10-24更新 | 4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救亡图存是贯穿中国近代始终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有四次大变革或变革的尝试……这四次改革都是中国和列强社会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加上丢失领土乃至亡国的危机感,在激发了统治集团和民间变革图存意识的情况下,逐步实施的。然而,这些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

——摘编自戴鞍钢《晚清史》和黄治军《大清灭亡启示录》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四次变革尝试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从背景和失败原因的角度归纳四次变革的共同特点。

材料二   自清末以来,中国思想界出现一股尊西崇新的大潮。时人认为西方便是“新”的模板。国人将世界分成新旧两部分,而西方便是中国想要进入的“新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部分改变了这一思想态势,原本被模仿的现代文明即将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崭新的未来文明。梁漱溟不无夸张地说,中国的西化潮流很快“退落,成为过去之事”,“其转捩就在头一次欧洲大战中;从那次大战后到现在,完全为另一潮流所代兴”。

——摘编自周月峰《以“未来”否定“现代”》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一战后中国思想界出现的新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新变化出现的原因及对中国革命发展的影响。
2024-01-07更新 | 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