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辛亥革命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2 题号:2173937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秋瑾之死与晚清社会舆论

材料   1907715日,秋瑾在没有确供、没有实据的情况下,被清政府以试图谋反的罪名杀害。媒体纷纷报道,社会舆论对涉嫌参与制造“秋案冤狱”的涉案人及晚清官场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口诛笔伐。浙江山阴县令——李钟岳负疚自尽。

报刊名称创始人报道内容
《申报》安纳斯特.美查(莢)等秋瑾女士被人指为徐锡麟党羽,遂被拿获,立予斩决。闻者莫不僳傈。若革命木见实行,罪名木凶(见)宣布,而遣以“秋风秋雨"等七字定谳,则是官吏蔑视法律,鱼肉我同胞也。
《时报》狄楚青(康有子)秋瑾女士平时持论谓:女子当有学问,求自立,不当仰给男子,今新少年动日革命,吾谓革命当自家庭始,所谓男女平权是也。绍兴残杀之惨剧,起于贵福,成于张抚。..草营民命,肆无忌惮。呜呼,立宪国之人命乃更贱于专制国耶?
《神州日报》于佑任.等革命党呜呼!预备立宪之声,宣传一载余矣,其自欺欺人,圃尽人知之,然草菅人命,正所以自揭其真相。秋瑾等革命党人“谋立共和政体,分配土地,使国民亲爱自由平等”。贵福虽愚, .谅不至于一已之私见,遭满洲之灭亡。

(1)概括20世纪初各报刊对秋瑾之死的不同看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关于秋瑾之死的社会舆论进行阐释。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05—1906年,同盟会评议部评议员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一文,主要介绍马克思的生平及其思想主张。该小传概略地介绍了马克思从出生到去世的奋斗历程,突出了马克思的一些重大理论贡献。该小传着重介绍了《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视为“马尔克之事功,此役为最”,称该宣言“既颁布,家户诵之”,“万国共产同盟会奉以为金科玉律”,使马克思和《共产党宣言》的贡献和影响一目了然。小传中花较大的篇幅介绍了《共产党宣言》中关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并译出了宣言中的十条纲领。尽管朱执信并不赞成马克思关于资本起源问题的观点,但对剩余价值理论却有较多的介绍,并且认为资本家的剥削确实是个事实。……1905年孙中山在欧洲就亲自拜访了当时的第二国际执行局并举行会谈,第二国际的档案材料中还记载着孙中山会谈时说的“我是中国社会民主党人”等语。这就是后来孙中山十分赞赏俄国十月革命并最终提出“联俄”主张的前奏。

——摘编自奚洁人、余源培:《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作用。
2024-03-31更新 | 8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然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成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皇帝之“画敕”亦等于无效。门下省复核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


中国

英国

政治制度

封建君主专制

资产阶级代议制

经济基础

以封建自然经济为基础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

军事力量

装备陈旧、军纪败坏

船坚炮利

对外政策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

材料三   孙中山指出:“中国革命之目的,系欲建立共和政府,效法美国,除此之外,无论何项政体皆不宜于中国”。但其共和政制设计并非完全照搬西方国家,在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外,还有考选权与纠察权。“考选制和纠察制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优良制度,……我期望在我们的共和政治中复活这些优良制度,分立五权,创立各国古今所未有的政治学说。”

——摘编自郭辉《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及其特征》

材料四


                       油画《宽容》沈嘉蔚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三省制的运作程序。
(2)依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英国所实行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的核心内容。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所涉及运动的内容?
2024-01-04更新 | 2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3年广东华侨商人陈启沅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国内沿用了数千年的手工缫丝逐步被机械缫丝取代。1904年著名华侨实业家张榕轩和张耀轩兄弟兴建了中国第一条民办商业铁路——潮汕铁路,促进了当地的客货运输和城乡经济的繁荣,后毁损于抗日战争。素有爱国爱乡光荣传统的闽籍侨胞,目睹列强对华侵略,纷纷投身辛亥革命的大潮,1908年,参加同盟会的华侨达到2343人。据统计,从1894年—1912年初,华侨为支持辛亥革命捐款总额达700万至800万美元。

——摘编自史词《华侨华人创造的那些“中国第一”》

材料二   1938年,经菲律宾侨领李清泉和荷印侨领庄西言提议,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总会成立后,举行如演艺会、售花、节约献金、卖物、募衣、增救伤药或兵士胶鞋等筹赈活动,以游艺会为例,新加坡仅1938年就举办了两期新世界游艺会,募得善款超13万元。为解决前线医药缺乏的问题,总会还与中国提炼药厂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献制数种药品,专供抗战残废士兵之用。自19403月起,南侨总会还组织慰劳团回国慰劳,辗转十余省。

——摘编自王新华《华侨与抗日战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晚清时期广大华侨所作出的历史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时代特征。
(2)据材料二,概括南侨总会在抗战时期的重要贡献。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侨“身在海外,心系祖国”的主要原因。
2023-12-20更新 | 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