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 民族危机的加深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8 题号:19697051
近代社会变迁

材料一 19世纪后期设立新式学堂一览表

创办时间(年)学堂名称地点主要专业设置创立者
1862京师同文馆北京英文、法文、俄文总理衙门大臣奕䜣
1866福州船政学堂福州舰船制造和驾驶闽浙总督左宗棠
1883金陵同文电学馆南京电讯两江总督左宗棠
1885天津武备学堂天津枪炮使用、攻守战法直隶总督李鸿章
1887新疆俄文馆迪化俄文新疆巡抚刘锦棠
1887广东水陆师学堂广州舰船驾驶、陆战战术两广总督张之洞
1890威海水师学堂威海舰船驾驶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
1893北洋医学馆天津天津军医直隶总督李鸿章
1896江南陆师学堂南京马、步、炮兵种阵法两江总督张之洞

材料二   上海已经变了,街道比以前宽阔,到处可以看到穿着高跟鞋的青年妇女,男子已经剪掉辫子。我碰到一些野兽似的外国人简直拿黄包车夫当狗一样踢骂,我很想打抱不平,但想到治外法权,只好压抑了满腔气愤。大家还是少坐黄包车,多乘公共汽车和电车罢!但是这些可怜的黄包车夫又将何以为生?回到乡下种田吗?不可能,他们本来就是农村剩余劳力……让他们去做工吧。但是没有一个稳定的政府,工业又无法发展。只要军阀们肯出钱,这些过剩的农夫随时可以应募当兵,在这种情形下,欲求政府稳定势不可得,因此发展工业的路还是走不通。

……随后就到乡下去看看老朋友,村庄的情形不像想象中的那样糟。女人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年轻的一代都上学堂去了,很多男孩子跑到上海工厂或机械公司当学徒……(我的大伯母)发现进过学校的青年男女有些事实在要不得,他们说男女应该平等,女孩子说她们有权自行选择丈夫,离婚或者丈夫死了以后有权再嫁,他们说根本没有鬼,人死了之后除了留下一堆化学元素的化合物之外什么也没有了,他们说唯一不朽的东西就是为人民为国家服务。

——摘编自蒋梦麟《西潮与新潮》

(1)19世纪后期,中国出现了兴办新式学堂的热潮。依据材料一概括新式学堂的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2)材料二是1917年蒋梦麟从美国留学归国后记述的见闻,请以社会变迁为主题解读材料。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从建立之初,就非常重视跟其他国家的交流,对外保持开明一视同仁的交往政策。唐朝的《唐六典》记载,为了迎接各国来访使者,特意建立了鸿胪寺,还在长安建有驿站专门用来接待来自各国的使者。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唐朝壁画里看到当时唐朝统治者接待外国使者的盛况,如《步辇图》,《客师图》。在《日本书纪》提及: “大唐国法,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尽管当时的交通十分不便,唐朝却凭借其多姿多彩的文化吸引了各地人士,并成为了全球文化交流的焦点。

——选自郭雪妮《从长安到日本》

材料二   1901辛丑年七月二十五日,京师的秋天冷得肃杀,但李鸿章对面坐着的11条西洋饿狼的眼神,更冷。这个被称为中国近代外交第一人的老头,用力控住颤抖的手,把自己久负骂名的名讳艰难地画在了《中国与十一国关于赔偿1900年动乱的最后协定》之上。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清廷共签了165个不平等条约,李中堂署名30多次。可能是再不愿多承担半分骂名,他故意把自己的名字画在一起,组成了个耐人寻味的“肃”字,像在呼应这个肃杀的秋季,又像在警告正走向肃杀的帝国。

——摘自杨公素《晚清外交史》

材料三   2023年10月25日下午,联合国安理会先后就美国、俄罗斯分别提交的关于巴以局势的决议草案进行投票:美国草案被俄罗斯、中国否决。美国代表在发言中对中国否决美国决议草案表示强烈不满。对此,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当场予以回应, “这是我听到的最没有道理的话。美国是想让中国对当前在加沙地带出现的局面负责,但我必须告诉美国代表, ‘这个锅中国背不起’。美国代表应该非常清楚,中东局势是如何发展到了今天,在这中间美国到底都做了什么”。

——摘自2023.11.2《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外交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你认为晚清为何会变成一个“肃杀的帝国”?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代表在当今世界外交事务中的“正气”来自哪里?
2024-01-31更新 | 2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民众毫无民族情感而言,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要么是对基督教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现实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二  自鸦片战争以来,“亡国灭种”的遭遇使得原有的国家认同不断被摧毁,这极大地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梁启超认为,“夫所谓·····元、明、清者,则皆朝名耳。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只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民族国家,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认同感,中国方可立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古、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西方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兴起的原因和意义。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国家观念的认识。
2022-02-15更新 | 13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中各行业所占比例示意图。

材料二:利用外资是新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之一。中国大规模利用外资开始于1979年。随着有关利用外资的法律、法规及各项投资政策的不断出台和完善,外商投资不断发展、扩大。从1993年起,中国已连续5年成为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年来,外商投资项目规模不断扩大,投资区域由基本集中在较发达的东部地区逐渐向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扩展,投资领域由最初仅限于工业和建筑业发展到覆盖了农业、工业、交通、邮电、商品零售、饮食娱乐、金融保险等国民经济主要行业和部门,投资的产业结构已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移。在直接引进外资的同时,吸收间接投资方式也呈多样化。中国与国际金融资本和跨国公司的合作健康发展,被世界投资者、金融界评为投资环境最好的国家之一。

——摘编自武斌《世纪中国:光荣与梦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的变化情况,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利用外资的意义。
2024-01-13更新 | 2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